越医越药影响大
越人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贡献,既有非物态的,也有物态的,如越医越药。
2017年7月1日,浙江省十大中医学术流派出炉,绍兴占了2个,分别是绍派伤寒与温补学派。
其实,早在清末民初,越医即在传承与创新中显示了强大实力,成了中医界影响最大、人数最众的一个群体,促进了中医东渐,引领了当时海内中医药的发展。
▲《疑难急症方》清·罗越峰辑
注重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是越医领衔中医的一大法宝。早在1908年,越中名医何廉臣、裘吉生、赵逸仙等,便发起成立了绍郡医药学研究社,并编辑出版社刊《绍兴医药学报》,连章太炎这样的社会名流也在上面发表文章,足见越医在全国的影响。
▲《重订广温热论》何廉臣著
我国近代2所有影响的中医学校,校长也均为知名越医。1916年,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开始筹建,次年招生,绍籍名医傅懒园任校长兼医务主任,校内不少老师是他的弟子、门生。苏州国医专门学校,于1934年由绍籍名医王慎轩在1926年创办的苏州妇科医社基础上改组而成,他既是创办人,又是实际负责人。
▲《深温时疫治疗法》绍兴医学会同人编
越医越药历史久
越医越药源远流长,《后汉书》卷八十二下中即有蓟子训“卖药于会稽市”的记载。
医者知药,药者懂医,医药两旺。绍兴震元堂、嵊州鹤年堂、诸暨延寿堂、上虞天芝堂等老字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越医越药的集大成者的。
越医越药老字号中,尤以创始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的震元堂名气最大,素有名医长坐堂、有方皆法古、无物不藏真的传统。真可谓:
堂开乾隆时期,宗旨从未忘记。百年不折不挠,欲震万众元气。
▲创始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的震元堂
越医越药才俊多
千百年来,越医呈现出专科专家多、临床流派多、理论著述多的鲜明特征,并因此而执牛耳于浙江医界,居前茅于中医行列。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中,记载了107位中西医名家,其中绍兴籍的有10位。
在我国“十五”规划的重点图书项目“民国名医精华”中,国家计划整理出版13位医家的21部图书,绍兴籍医家撰写的占了7部。
▲《越医遗珍》
越医越药的核心是一个“和”字
中医中药,是民之良友、国之重宝、治病良术、文化遗产;越医越药,是中医药百花园中的奇葩。
越医越药源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承至今。
它是越中先民主动适应“江南卑湿,丈夫多夭”自然环境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喉痧症治要略》(附白喉)曹炳章(赤电)著
▲《秋瘟症治要略》曹炳章(赤电)著
它也是越中先民救死扶伤、睦邻友好地域民风的集中展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
它还是越中先民耕读传家、尚文好学人文传统的自然反映,体现了越人强调自我修养、注意自身和谐的思想。
注:本文引自冯建荣著《绍兴有意思》
图片由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戴秀丽
总期:544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