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一只胳膊
他留一个耳朵
我留下一只脚
还有许多残肢断骨
我们合葬在一起
凝聚成一个特殊的我……

这是一个志愿军老兵写给战友的诗,从这悲壮的诗句里我们能找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可爱的人,为了保家卫国可以牺牲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之上,假如一个战士没有了腿能继续冲锋吗?那没了眼睛还能继续冲锋吗?当然不能,但把这两个人加起来可以让1+1=1吗?答案是可以的,这是真实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一个失明的战士背着断腿的副班长,向敌军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到底是什么样的士兵,才会有这样的勇气,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两位最可爱的人。

英雄档案:

英雄档案:

战士:王合良

生卒年月:1929年-1991年

籍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荣誉:特等功臣、二级英雄

番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5连

经历:上甘岭战役537.7高地战斗突击排小组长,在战斗中失明,背起断腿的副班长薛志高,充当他的腿,继续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副班长:薛志高

生卒年月:1930年-1952年

籍贯:四川省简阳市

荣誉:特等功臣、二级英雄

番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5连

经历:上甘岭战役537.7高地战斗突击排班长,战斗中,左腿被炸断,被王合良背起,充当他的眼睛,继续冲锋,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上甘岭战役:国魂之战

上甘岭战役:国魂之战

1950年10月,“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越过了三八线,战火向中国边境蔓延,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不得不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尽管长津湖一战,让美国意识到已经不可能打赢这场仗,但还是心存侥幸继续战争。

1952年10月,中朝联军已经逐渐掌握了朝鲜战争的主动权,为了扭转谈判桌上的不利局面,让中朝方面接受美军提出的战俘“自愿遣返”原则,杜鲁门指示克拉克“不能减少军事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就有了范弗里特的“摊牌行动”,范弗里特的目标只是五圣山,而五圣山前面矗立着两个高地,597.9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高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上甘岭”。

10月14日,“联合国军”以4个营的兵力向这两个高地发起的攻击,第一天上甘岭及附近地区便承受了30万发炮弹。

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累计承受了190万发炮弹的洗礼,为了这两个山头,志愿军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

你绝对想不到阵地被易手了多少次,韩军的一个师长后来回忆道:“累计夺过来28次,但被夺回了28次。”

为了这28次的夺回,无数战士献出了生命,比如我们熟知的黄继光。而本文的两位主人公王合良和薛志高,11月4日在537.7高地北山发生的战斗,并不是什么能够列入战史传记的关键性战斗,所以对于细节大多无从考证。

难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有多么残酷,在敌人炮火的覆盖下幸存的极少,王合良能幸存下来真是万幸,也得以将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激励更多人。

上甘岭之战,战至最后已经不再是为了阵地而战斗,实际上是为了军队的荣誉而战,显然中国军队坚持到了最后,让世界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的冲锋:

1+1的冲锋:

一个仅有3.7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从10月14日开始,每天承受300门大炮、数十余架飞机的轰炸,一周的时间,地表阵地已经基本被“联合国军”夺去。从10月21日开始,我军转入坑道坚守,而坑道外的部队也在积极准备着反击。

既然克拉克和范弗里特为了面子,非得要继续赌下去,那么我们只有奉陪。

10月30日,我志愿军反击作战已经准备完成,当晚9时开始发起了反攻战。

反击战首先在597.9高地打响,对537.7高地北山则以87团5个连的部队以及坚守坑道的133团进行配合性反击。不过由于缺乏大口径火炮支援,537.7高地北山只作为辅助地位。而王合良和薛志高的战斗发生在11月4日。

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进行到了第5天,瘦弱的王合良因为身体瘦小,活动灵活不易暴露目标,经常在夜里搞突击,成为所在连的神枪手,因此当他参加了突击排后,担任了突击排战斗小组组长。

当夜,突击排兵分三路向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攻击。为了阻挡突击排的进攻,敌人拼命射击,疯狂地扔手榴弹,其中一颗将王合良的左眼炸伤了,眼球都被炸到了眼眶之外,由于眼球吊在外面,晃来晃去的十分难受,只得用包扎带包扎起来。此时满脸是血的王合良根本看不见东西,只能呼叫他的战友,此时一个被手榴弹炸伤了的战士回应了他,原来是副班长薜志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合良慢慢摸索过去,此时薜志高的左腿被炸断,王合良忙拿出身上的急救包,摸索着给薜志高包扎止血。

王合良想要把薜志高背下去,但他不愿意这样下去,无数的战友们已经牺牲在这个高地上,自己怎么能忍心返回呢,断然说到“死也不下去”。

可是如今他们俩,一个断腿,一个失明,就算不下去又能怎么办呢?

王合良于是提议,自己当薛志高的腿,薛志高当自己的眼睛,二人合体成为一个人,继续发起冲锋,“死也死在上边”。

对于这个提议,薛志高十分赞同,就这样王合良背起薛志高,继续向高地冲去,庆幸的是一路上没有敌人,而山上的树木早就被炸没了,道路也被炸的松软了,二人顺利的来到了537.7高地北山。

此时的高地已经被我军夺回,不过除了他们俩也只剩下了6名战士,其中包括一名连长,为了坚守阵地,王合良在阵地上四处搜摸各种武器,虽然王合良愈战愈勇,但是终因失血过多昏倒了。

而薛志高看到蜂拥而来的敌军,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当后续部队赶来打扫战场时,连长在不停地叫“王小鬼”,也许是连长的呼唤将王合良叫醒了,被同志们送下了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说拥有这样优秀士兵的军队能不打胜仗吗?

而这只是一个极小也普通的战斗与牺牲。

哲学家叔本华说:“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这正是王合良和薛志高的体现。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还在继续,由于87团受伤太重,无力再战,由92团接手了反击任务。而王合良和薛志高的精神却在鼓励着继续战斗的战士,比如11月13日,听到这个二人组合继续战斗的故事的92团程荣庆,与敌人争夺537.7高地北山的时候右眼失明,为了继续战斗,他与重伤员搭伙,在伤员的指示下继续战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王合良被送到后方后,生命被保住了,右眼的视力也恢复了一些,但是卡在太阳穴的弹片也一直没能取出来,伴随了王合良一生。

1991年2月,62岁的英雄王合良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将会永存。

到底是什么在激励着一群充满激情的军人,在异国他乡与敌人舍生忘死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断腿,一个失明,这样的战斗组合是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可就是这样的战斗,在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次战斗。也许我们从王合良的日记中可以发现端倪。

他说,从四川到了东北,看到无数的烟囱在生产,看到无数的农民在劳作,这是在建设新中国。而当他走上前线的时候,却发现整个国家被炮弹轰炸的一片狼藉,即便是城市都是光秃秃的,百姓食不果腹,居无住所。他想,这战争要是在祖国,我们的祖国不就是这样的场景吗,所以不能让战争烧到祖国,必须止于朝鲜。

抗美即是保家,援朝即是卫国,英雄们怎么能不努力?

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再也不敢出动超过一个营的战斗,上甘岭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了一种精神。

面对撼不动的上甘岭,美国的军事专家说,即便是动用原子弹也不能将之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