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 / 王佳颖(知力记者),崔胜杰(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琉璃,晶莹剔透,色彩绚丽,是皇家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是古代奢靡生活的标志,达官显贵的地位象征。

2009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琉璃烧制技艺中凝结着怎样的工匠精神呢?本期,知力记者专访琉璃烧制技艺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建国,听他讲述琉璃中的科学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建国在制作九凤壁(供图:蒋建国)

琉璃中的科学

琉璃烧制技艺的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们数百年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琉璃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适应着新的变化。

烧制

釉料的软硬与一种化学元素有关,那就是釉料配方中的铅。如果铅含量高,釉料就软,烧制的温度就要稍微低一些。相反,如果铅含量低,釉料就硬,烧制的温度就要高一点。

素烧窑较烧釉的窑更大,温度要高一些,所以一般用煤做燃料,现在出于环保的考虑会改为用天然气或煤气。而烧釉的窑不能用煤做燃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煤里有硫的成分,会把釉熏变色,而且烧釉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温度,所以一般都用柴做燃料。

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颜色的琉璃与九龙壁局部图

琉璃的颜色以黄、绿、蓝、棕为主,偶尔也有黑、紫色,那么这些颜色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过去的釉料是把各种矿石研碎,用水调和而成。后来就用到了化工颜料——即各种金属氧化物。比如蓝色会用到氧化钴,黑色会用到二氧化锰,绿色则会用一氧化铜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会让琉璃制品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缺一不可的工序

旧时宫廷中那些色彩丰富、寓意深远的琉璃,大都来自北京门头沟琉璃渠。这里的琉璃烧制技艺已形成一整套制作规程,即“官式”做法。

1. 选料

烧制原料以琉璃渠及附近盛产的坩子土(页岩)为主,它不易裂、可塑性较好。

2. 晒料

原料进厂后,先经历1年以上的时间待自然水风化。然后铺开,挑出树根、石灰石等杂质再进行晾晒。

3. 配料

在新料中加一点用过的熟料(又称回坯料)。

4. 粉碎

经过粗碎和细碎两次粉碎过程,直到呈粉末状。

5. 搅泥

原料粉碎好后放在池子中,加水,洇7天左右,然后取出进行搅泥。

6. 设计

官式琉璃都有特定的规格(从二样到九样)和纹饰,如果纹饰规格有变化就需要勾图设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膏模子(左)与写着“七样”字样的模(右)

7. 半成品制作

没烧坯子前的未成型物品要进行倒模、捏活儿(塑形)、抠活儿(即雕刻)、画、灌浆或脱活儿这几个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制作工具,从左到右依次为靠地(修饰造型)、捋脯(修饰胸脯)、铲刀(切去泥坯多余部分)、戳眼(点“晴”)、画尺(勾画造型和图案)、鳞掐子(做龙鳞或鱼鳞)

8. 干燥

也叫晾坯,2-3天,大件需要一周左右。

9. 装窑

把烘干成型的坯子搬到窑里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旧时的窑,如今琉璃烧制已有现代化电脑控温装置

10. 素烧

温度要达到1150摄氏度,7天左右,烧窑过程中要逐渐升温,以防出现裂纹。

11. 出窑

晾凉窑之后把坯子搬出来,进行检验。

12. 挂釉

单一颜色的琉璃用勺舀釉浇在坯子上,多色的需要工人用自制的笔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来抹釉的笔刷

13. 烧釉

温度在960-1100摄氏度,根据不同釉料确定不同温度。

14. 成品

出窑、检验,制作完成。

烈火淬炼的艺术品

琉璃一般被用于建筑,如屋顶或墙面上的装饰,还有影壁、牌楼等装饰性建筑。根据不同的场合有多变的造型,线条优雅、色彩纯正,彰显出威严气派,堪称中华技艺一绝。

一件精美的琉璃艺术品既要保证物理性能的优良,如吸水率、遇冷遇热的状态等,又要禁得住人们对其外观的审视,如颜色是否纯正、光泽度、纹饰流畅度、尺寸是否合规等,还要有精美的造型设计。正是匠人们精湛的技艺,才使得琉璃艺术品历经数百年风霜依旧风采卓然、传承至今!

(责任编辑 / 王佳颖 美术编辑 /周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