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长庚(即白玉蟾)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

他是一个道士,南宋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

他6岁丧父,7岁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

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

23岁时,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罗浮、武夷、九曲等名山之间来去不定。

他胸怀大志,却也饱经磨难,但他博学勤作,海纳百川,最后修得正果,得道飞仙。

他曾曰“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他的身世,他的才情,他的生死,只在历史故纸堆的片言只语中闪烁着明夷之光,他以道士的身份,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散雨初晴,蝉噪林逾静。

古寺敲钟暮掩门,灯映琉璃影。

浩气镇长存,昨梦还重省。

独倚阑干啸一声,毛发萧萧冷。

——宋·葛长庚《卜算子·景泰山次韵东坡三首》

在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彩刚刚散开,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森林中,蝉声四起,吵闹声中更显得林间的寂静。

已是黄昏时分,古老的寺庙,钟声悠扬。在灯光映照下,寺庙琉璃瓦闪烁着神秘的光影。

在这浩渺的天地间,一股浩然之气长存不息。昨夜的梦境重现,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独自倚靠在阑干上,一声啸歌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尽管寒风凛冽,毛发萧萧,但内心却充满了坚定和冷静。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独立和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火海边明,烟锁千山静。

独坐僧窗夜未央,寂寞孤灯影。

感慨辄兴怀,往事无人省。

江汉飘浮二十年,一枕西风冷。

——宋·葛长庚《卜算子·渔火海边明》

海边,渔火闪烁,山间烟雾,笼罩着寂静的夜空。夜色中,独坐在僧窗前,只有一盏孤灯陪着我一起失眠。

回忆着往事,思考着未来,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怀念,但是,往事又有几人能想起呢?这些情感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江汉飘浮二十年,经历了许多风雨和坎坷,仅仅只有西风陪伴着我。

这首词情真意切,在失眠的夜晚难免惆怅起来,纵然心有郁结,仍然保持着对自由的追求,即使一枕西风冷,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寺枕空山,楼上昏钟静。

饥鼠偷灯尾蘸油,悄悄无人影。

长剑匣中鸣,今古深思省。

此夕行藏独倚楼,风雨凄凄冷。

——宋·葛长庚《卜算子·古寺枕空山》

古老的寺庙靠着大山,作者枕着空山入睡,感受着楼上昏钟的静谧。然而,这个夜晚并不平静。饥鼠悄悄地偷取灯油,无人知晓。

在长剑的匣中,似乎发出兵器鸣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作者独自倚楼,在凄冷而残酷的晚上,他发出了对人世间虚幻和历史沧桑的深思和感慨。

此情此景,让他更加感觉孤独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首《卜算子》,虽说葛道人生活在在一片清幽静寂的佛境中,但他仍割不断与尘世的千丝万缕。

葛长庚的爱国心,报国心不因他身为道士而尽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