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朱敦儒 《鹧鸪天 · 西都作》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有权臣向朝廷举荐朱敦儒,称其有经世之才,因此宋钦宗召其为学官,朱敦儒赴京领命。

当所有人都为他高兴,觉得这是“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的时候,朱敦儒却辞去了官职,并放豪言: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意思就是,麋鹿天性喜好自由,非笼中之物,这高官厚禄亦非我所愿,还是放还我于山水之间吧!

这首《鹧鸪天》就是作于朱敦儒拂袖去官,由京师返归洛阳途中,因此题跋“西都作”。

我本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生性格狂放不羁,曾多次手批调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玉帝留住七彩祥云,并借走了月亮;

我笔下有诗万首,家中藏酒上千觞,王侯将相,我何曾放在眼里过?就算是华丽的天宫邀请我入住,我也懒得去,宁愿醉倒洛阳城,常把梅花看。

“诗仙”李白以狂傲闻世,笔下亦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之句,但李白一生求仕,做梦都想当官,所以他的“傲”与朱敦儒相比,更流于世俗;

苏东坡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在黄州作“一词两赋”绝唱千古,但是“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学聪明了,行事谨小慎微,因此朱敦儒的豪气,要略胜东坡一筹。

实际上,朱敦儒还不止这一次拒官,北宋灭亡以后,康王赵构登基,为宋高宗。朝廷南迁以后,百废待兴,高宗有诏,“举草泽才德之士,预选者命中书策试,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再举朱敦儒,称其文武全才,可堪大用。

但这一次朱敦儒依旧谢绝,还是没有出仕的打算。

朱敦儒之所以这么刚,与他的家庭背景有一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早年京洛识前辈,晚景江湖无故人。

难与儿童谈旧事,夜攀庭树数星辰。

这首《忆旧》是朱敦儒晚年的诗作,从诗中也能看出,进入人生暮年以后,他狂傲不羁的性格有所收敛,更是念起早年在洛阳的风光岁月。

朱敦儒出生在洛阳,父亲朱勃为哲宗时期的右司谏,虽然是七品官,但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事则许廷议,小事则许上封。

也就是说,有实权,家道自然不弱。

而且,自宋哲宗崩到靖康之变,不过短短27年,朱家累财不至于马上衰落,这从朱敦儒的另一首《绝句》中也能看出:

青罗包髻白行缠,不是凡人不是仙。

家在洛阳城里住,卧吹铜笛过伊川。

两首诗对比,大抵就可以知道朱敦儒早年在洛的生活很风光,既不缺钱又与许多名士交往。一个人若是不穷,自然就可以保持傲气和傲骨。

但是,朱敦儒最后还是入仕了,并且官做得还不小。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宣谕使明橐再举朱敦儒,此时朱敦儒已经52岁,入知命之年,因此在亲朋的劝说下,诏为右迪功郎,并由肇庆府督旨至临安赴任。

这架子也是够大的。

入了朝堂,朱敦儒与宋高宗命对便殿,论议明畅,因此得宋高宗赞赏,赐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不久后又升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位高权重。

不过,朱敦儒很快就要倒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首《相见欢》为朱敦儒登金陵台北眺时所作,他是主战派,和陆游、辛弃疾一样,渴望收复河山。

然而当时南宋朝廷惧怕金人再犯,岳飞已经命陨风波亭,秦桧大权在握,韩世忠告老,张浚、李光纷纷遭贬,因此朱敦儒主战论调一出,就遭到了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称其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

因此,宋高宗对朱敦儒大失所望,批示:爵禄所以厉世,如其可与,则文臣便至侍从,武臣便至节钺。如其不可,虽一命亦不容轻授。

意思就是,爵位和俸禄是用来激励人的,如果德与位配,文臣可擢升,武官可激赏。如若不然,就让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公元1149年,朱敦儒被免职,时69岁。

朱敦儒很不甘心,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这一首《西江月》是朱敦儒卸官归洛后所作,词义旷达,但仍可见心中多有不甘。时秦桧之子喜诗文,朱敦儒迎合喜好,与之往来,因此再度复官,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

这件事,成为了朱敦儒一生的污点,晚节丧失,为时人所诟病。

公元1155年,秦桧死后,朱敦儒被除官,再归洛后,孤独郁结,晚景凄凉,正如他在《减字木兰花》中所写: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朱敦儒在颓废与消极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7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朱敦儒这一生,少年生活优裕,纵情声色,因狂傲不羁的性格,屡次拒官,其才不得施展。步入人生下半场后,朱敦儒入仕,本有机会耀熠青史,可却在失官后误入歧途,致晚节不保。

可怜天下父母心,朱敦儒晚年依附秦桧,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谋前程。

也许朱敦儒后悔过,毕竟他曾主战,可是一步错终身错,年轻时的傲骨不复存在,文人风骨亦蒙尘。

在词坛,朱敦儒与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有“词俊”之誉,在两宋词史上,除苏东坡、辛弃疾外,朱敦儒是另一个用诗词完整表现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之人。陆游的词风,亦多受朱敦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