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颇为了自己证明自己身体很好,还能打仗,吃了一斗米,十几斤的肉,最终因为小人从中作梗,没有如愿上阵杀敌。

从这个典故,就可以看出,在古时候,衡量人健不健康,能不能吃就是一个标准。

小时候,从记事起,只要自己多吃一碗饭,就会得到夸奖和奖励。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家里包馒头,我吃了9个,我哥吃了14个,那时候我9岁,我哥11岁。

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呼:“能吃就是福,身体好!”

即使现在,很多人形容一个老人身体好不好,也是通过饭量大小。

那从科学角度出发,饭量和寿命,有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一下,寿命相关的几个因素。

1、性别

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低于男性。

就以日本为例,2016年百岁老人总共65692人,近90%的是女性,57525人,而男性只有8167人。

2、遗传

遗传学家认为,长寿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大概占15%。

3、优生优育

子宫内、出生时和幼儿期的环境好坏,和后期的死亡率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教育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那些拥有高等学历的人士,在25岁的时候,检测出的预期寿命会比普通人高,男性高1.9年,而女性高2.8年。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两者都能有效延长寿命。

5、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医疗保健,以及他们是否会参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锻炼身体、少吸烟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婚姻状况

有研究表明,已婚者的死亡率低于从未结婚、离婚或者丧偶的人。

良好的婚姻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对抗不良的情绪,并激励人们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7、生活方式

从历史上看,影响死亡率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运动不足、吸烟、过度饮酒、危险行为、食品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机动车辆安全。

今天,影响死亡率的主要生活方式是肥胖。

8、医疗技术

抗生素和免疫的发展,以及成像、手术、心脏护理和器官移植的改进,都有助于提高平均预期寿命。

寿命是一个大课题,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环境(气候影响一类)占7%,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而饮食是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小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量大,寿命就长?

和我们固有思维不同,科学家认为,少吃(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才能更健康。

很早之前就有实验表明,减少一定食物摄入量,可以让鱼、老鼠和猴子活得更久,但这样的研究在人类身上很少,一个很少有人愿意拿自己做实验,缺少自愿者,还有一个是没有人愿意少吃,吃美食带来的幸福感是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

美国的“CALERIE”项目第一次只招募到了48名自愿者,自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正常饮食,另一组在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减少25%的卡路里能量摄入,2006年研究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表明:

限制饮食的一组,均没有超重,胰岛素抵抗和胆固醇水平都较低,体温和胰岛素水平较低,dna的氧化损伤也较少。

2007年该项目重新启动,为期2年,参与者只要参与并坚持可以获得7400美元的报酬,截止到2009年10月份,已经有132个参与者,而且不断有人参与进来。

同样每天减少25%的食物,然后定期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表明:

限制饮食的参与者体重明显减少,平均减少20斤,而没有限制饮食的人员,平均体重增加了6斤。

其他方面,限制饮食者的新陈代谢降低了,变得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氧化带来的自由基也减少了(自由基会加速衰老)。

最终,实验没有直接证明,吃多少能影响长寿。

但是,如果能坚持限制饮食的生活,能有效减少肥胖,而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会明显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

限制饮食,是在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并不代表不吃。

科学家认为,限制饮食是有负面影响的,例如免疫能力会降低,肌肉可能会流失,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

在过去,吃得少,油水少,干的还都是体力活,用饭量来衡量健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现在,人们普遍吃太多吃太好,反而对身体有害。

然而,明知这一点,大多数人还是很难做到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