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罗

怪罗

网易号

关注
3.1万粉丝
3关注
741被推荐
IP属地:浙江

2枚勋章

世界真奇妙,一起来认识世界吧

  • 新发现:太平洋上一小块区域的水温变化,就影响半个地球的气候
    8小时前
    2跟贴
  •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首搭SUV总算来了,而且一次推出了两款,宋L DM-i与宋PLUS DM-i。
    第五代DM技术有着行业最高热效率,做到了46.06%,之前的首搭小轿车秦L DM-i,将量产汽车的油耗推入了2时代,而这次两款搭载的车型直接将SUV的油耗推入了3时代,有点牛了。 中国的SUV市场这两年也基本已经被中国品牌汽车占领了,2023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品牌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55%。 而宋家族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受欢迎的SUV,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260万量,希望这两款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新车型能够续写SUV顶流宋家族的传奇。 “好的产品和技术天然自带流量”,比亚迪乘用车COO何志奇在发布会上说了这句话,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 马科马属的动物太疯狂了!染色体数量相差巨大,但却可以随意杂交
    1天前
    55跟贴
  • 翻车鱼行动缓慢,没有攻击能力,出生时只有2毫米,如何长到1吨重?
    它的背鳍和臀鳍对称生长,就像是给身体插上了两个船桨一样;它们没有尾鳍,整条鱼就像是一个鱼头在水中活动一样,看起来相当奇怪。 而最奇怪的地方是,它们行动缓慢,总是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就像是海洋中的树懒一样,却没有树懒的伪装能力。 这是海豹吃翻车鱼的样子,它甚至连反抗的倾向都没有,就像一个大饼一样被啃食。 很多人好奇,这种鱼是怎么长这么大的? 其实,答案就是它们非常不好吃,一般捕食者都不喜欢吃它们。 翻车鱼是鲀形目的,河豚和箱鲀都是这个目的成员,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放弃灵活性和速度,转而变得难以被吃掉,河豚的膨胀和带毒属性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实它们的皮肤也很坚韧。 虽然翻车鱼没有河豚的能力,但是它们那皮肤和河豚很像,没有营养且十分厚重,大部分捕食者对此没兴趣。 另外,因为行动缓慢,翻车鱼还是“很脏”的鱼,身上有50多种寄生虫,一些捕食者估计也会因此失去兴趣。 翻车鱼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水母,它们需要潜入深海捕捉同样毫无反抗能力的水母。 它们身上的一些寄生虫会发光,这让翻车鱼潜入深海吃水母时,看起来像一个月亮一样,因此有些地方叫它月亮鱼。 也正因为寄生虫的存在,翻车鱼经常需要浮出水面,侧翻自己(这可能就是翻车鱼名字的由来),让阳光杀死寄生虫,让海鸟或者其它鱼类来吃寄生虫,以清洁自己。 翻车鱼是最重的硬骨鱼,能长到1吨重,但是你能想象吗,刚孵化的幼体却只有2毫米。 但它们一次能产3亿枚卵,这应该也是它们不会灭绝的原因所在。
  • 巴西鲨鱼体内,居然测出了高浓度的可卡因成分,检验呈阳性。
    这些鲨鱼,会因为太兴奋而失控吗? 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杂志上,是研究人员对13条鲨鱼进行测量解剖后得出的结果,这些鲨鱼叫巴西尖鼻鲨(Rhizoprionodon lalandii),是当地人捕获的野生鲨鱼。 经过检测,每一条鲨鱼体内都检测到了可卡因成分,肌肉和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比其他水域生物体内的浓度高100倍! 科学家担心,若是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这些鲨鱼或将面临视力受损、行动不协调、狩猎困难、寿命大大缩短等健康风险。 而民众比较担心的,则是这些“成瘾”鲨鱼会不会因为兴奋“暴饮暴食”,无差别攻击人类? 2023年,就报道过类似的事情。 海洋动物学家发现佛罗里达州的鲨鱼行为很怪异,看到人一点不害怕,平常潜水人吐几个泡泡,鲨鱼都会尽量避开人类,人不是鲨鱼的主流食物,一般情况下,鲨鱼不会主动靠近的。 而佛罗里达州发现的一头双髻鲨不仅不离开,还直接朝他们冲过来。尽管最后没有攻击他们,这种行为着实让观察员大冒冷汗。 科学家在观察鲨鱼的时候,还发现这些鲨鱼多多少少都存在健康问题。 有的在游泳的时候偏向一侧,无法保持平衡,有的出现了刻板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不停转圈。 当时科学家就怀疑,这个地方犯罪比较多,尤其是2023年,大量违禁品集中在佛罗里达州,这些鲨鱼是不是误食了可卡因?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科学家做了3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将一个和可卡因包装相似的物体和一个假天鹅,一起扔到水中,结果鲨鱼直接冲向包裹,咬了一口,其中一条鲨鱼还将包裹叼走了。 第二个实验,用高浓度的鱼粉制作了一个诱饵球,吃进体内后会让多巴胺激增,果真这些鲨鱼变得疯狂起来,表现出来的样子,不像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物质。 第三个实验,从飞机上空投假包裹,模拟现实中犯罪投放货物,发现多种鲨鱼(包括虎鲨)都参与其中。 虽然最后科学家没有百分百确定原因,但他们认为,这些鲨鱼或已“成瘾”,导致身体和行为都出现了问题。 弄清楚危害后,科学家开始探索其来源,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1、犯罪海上运货的时候,留在海中的货; 2、通过非法实验室的排水管道进入海洋; 3、吸食者的排泄物未经处理流入海洋。 这3种方式中,第一种的量最大,在新闻中也经常发现类似的报道。 但是,科学家认为,巴西鲨鱼体内的毒素,来自第二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 (佛罗里达州的鲨鱼可能是第一种。) 尤其是第三种,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属于细水长流型的,再加上受众多,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小觑。 欧洲药品管理局 (EUDA)前两年,曾对108个城市的废水进行采样检测,并发表了研究。 (我们国家也会用这种方式,大致判断某地区的犯罪情况。) 里面详细记录了不同国家D品使用情况,数值单位是毫克/ 1000人/天。 结果发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含量最高,1721 毫克/ 1000人/天,其次是西班牙的塔拉戈纳,1463 毫克/ 1000人/天,紧随其后的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209毫克/ 1000人/天。 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还能推测某些区域人们的使用习惯,例如在巴黎,数值往往会在休息日(周五到周日)翻一番。 一般来说,只要合理处置这些排泄物,是能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但现实中,人类对废水处理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暴雨期间,或者某个地区管理不当,未经过处理的污水,就会流入城市周围的水道,直接污染海洋或者以生物链积累的形式,在捕食者体内积累,给野生动物带来严重后果。 目前,这项研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种物质会对鲨鱼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可卡因这种物质在鲨鱼体内出现,对人类,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此,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呼吁,希望人类能重视这个问题,多做几个研究,弄清楚这种物质仅仅是危害了巴西和佛罗里达州的鲨鱼,还是全球鲨鱼都有同样情况?是否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科普#
  • 美国成功用二氧化碳造黄油!不稀奇,3年前中国就凭“空”造淀粉
    2024-07-24
    65跟贴
  • 人类为什么能够在进化中胜出?人类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
    2024-07-23
    77跟贴
  • 这些生物用二氧化硅构建自己的外壳,在显微镜下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就像你图片中看到的那样,相当漂亮。
    这些是硅藻,地球上相当独特的生物去群体。 二氧化硅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只要改变形状或者添加一些化学物质,玻璃就会呈现各种颜色,极具观赏性。 硅藻也是一样的,它们也因为二氧化硅外壳呈现各种颜色,而且它们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所以在显微镜下相当漂亮,有“活宝石”之称,很多人都喜欢拿它做收藏。 硅藻的数量非常庞大,它们生产了地球约20%到50%的氧气,我们甚至可以在太空中看到它们集体在水中活动,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们。 其中误解最深的是,很多人认为硅藻就算是硅基生命。 其实硅藻是土生土长的碳基生命,它们只是能够代谢硅而已,地球上有许多生物都在这么做,甚至有生物在实验室中能够构建碳硅键。 但这些不代表它们就是硅基生命,因为它们真正的生命过程,比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是基于碳的。 硅基生命被认为可能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硅和碳极其相似,硅也能够以硅硅键( Si-Si)的形式形成长链,但是硅无法像碳一样形成具有复杂分支和环的长链,这意味着它很难形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所以,或许真正的硅基生命根本不存在。 但不管怎么样,硅藻是非常独特的生物群体,而且对地球的生态意义重大。 还有一点,它们的二氧化硅外壳不会被降解,会沉积并形成硅藻土——这是非常有用的工业材料,一些牙膏中就有它,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牙膏的话,可能可以看到硅藻过去的样子。
  • 澳洲浅水区惊现数以万计蜘蛛蟹,当地人震惊,纷纷网搜:能吃吗?
    2024-07-22
    31跟贴
  • 采蜜又采粪!这种蜜蜂居然用粪便击退低敌人[给力]
    2020年12月,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亚洲蜜蜂(Apis cerana)拥有一项罕见对付大黄蜂的防御机制:用口器收集粪便或者脏东西,涂抹在蜂巢入口。 研究负责人是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的 Heather Mattila 教授,他表示自己也很震惊,蜜蜂向来以讲卫生闻名,居然也会用粪便。 在还没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在走访越南的蜂场时,偶然发现蜂巢入口总有很多不明物质的斑点,当时就询问养蜂人这些物质是什么。 结果养蜂人解释道:“这些可能是动物的粪便,我亲眼看到过蜜蜂收集水牛粪便。” 为了验证这种行为是不是普遍存在的,研究人员在越南观察了蜜蜂十几天,还给67个养蜂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有63个养蜂人观察到蜂巢上有粪便斑点,占94%;这些养蜂人养的蜂群中,有74% 的蜂巢正面有斑点。 最重要的是,经过观察,研究人员发现涂抹的材质是不同的,有的用牛粪便,有的是用鸡粪便,有的还会沾染人类的尿液,在其中一个蜂巢里还发现了一些神秘的亮蓝色斑点,这些斑点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 总之,使用的都是一些“肮脏”的物质。 明明蜜蜂很爱干净,为何要用粪便防御呢?简单来说,是因为大黄蜂的捕食压力。 大黄蜂是一个强劲的敌人,它会通过碾碎、肢解和咀嚼等一切手段来攻击蜂群。 一旦发起进攻,几个小时内,整个蜂巢都有可能被其摧毁,就连蜜蜂幼虫和蛹都会被它带走,成为它孩子的食物。 科学家猜测,涂抹粪便有2个好处: 一是粪便中自带某种化合物,这种物质是大黄蜂讨厌的,因此就减少了造访蜂巢的概率; 还有一种可能是,粪便的臭气能掩盖蜂巢的特殊“甜味”,大黄蜂就是凭这股“甜味”找到蜂巢的,没有了气味的吸引,被攻击也就不太可能了。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效果会很好。 与干净的蜂巢相比,大黄蜂停留在有粪便斑点蜂巢的时间少了至少一半,攻击自然也少了。 #科普#
  • 什么!蜜蜂“一巴掌”扇飞了蚂蚁,怎么做到的?
    你见过蜜蜂扇飞蚂蚁吗? 在过去,这种行为只在一些记录中出现,而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员首次用相机拍下了整个过程(看动图)。 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生态学》杂志上。 在蜂巢门口,蜜蜂发现了一只蚂蚁,当蚂蚁靠近时,蜜蜂就做好了扇它一翅膀的准备: 身体微微倾斜并扭动身体,加快翅膀振动速度,就像打网球一样,用力一击,将蚂蚁扇飞,就这样,蚂蚁在空中翻滚几圈后,远离了蜜蜂巢穴。 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仅凭肉眼是很难观察到,只有将影片播放速度降低才能有幸围观整个过程。 据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不知道为什么蜜蜂会采用这种防御方式。 [给力]有一种猜测是:对于防御蚂蚁入侵,拍动翅膀,是能量要求低、效果好、通用的一种防御方式。 但这种方式也不是百分百有效的。 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在扇其他体型更大,速度也更快的蚂蚁时,成功率并不高,有时无法一击即中,有时即使尝试多次也无法成功。#科普#
  • 二氧化碳也可以做电池!造价成本比锂电池低,使用寿命却长得多
    2024-07-21
    1跟贴
  • 2000多条响尾蛇被“偷拍”!美国科学家架摄像机,直播雌蛇生孩子
    网络时代的疯狂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网络上看到什么。 今年5月份,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州北部的一个私人土地上,安装了网络摄像头,在这里聚集着2000多条雌性响尾蛇。 它们都是准妈妈,预计将在8月生产。 此次架上摄像机的目的,就是直播这些准妈妈们的生产,以及它们温馨的育儿时刻。 目前这个“蛇窝”里住着2000多条,是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一个,在一个山坡上的巨大洞穴里,到处都是岩石裂缝,具体位置是保密的,以防有人干扰伤害它们。 害怕蛇或者是密恐的人,看不得这个画面,照片我也不放了(怕被举报)。 总之,石头窟窿里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蛇,堆在一起,还是蛮吓人的。 预计在8月,这些准妈妈就会生产,响尾蛇是卵胎生的,还有照顾小蛇的行为,到时候这里的蛇数量会翻好几番。 到9月份,活跃在低处的未受孕雌蛇和雄蛇,也会回到这个巢穴,它们有扎堆冬眠的习惯,到时候这里就会更加热闹。 摄像机将完整记录这个过程,5月开始,一直到10月,一天24小时都直播。 在家,观众就能看到它们生产和抚养幼崽,有疑问,也可以直接提问,会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在线回答。 这也是进行在线直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科普,同时可以在不打扰它们的前提下收集研究数据;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人们能更多了解响尾蛇,扭转响尾蛇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 美国人似乎不太“喜欢”响尾蛇,历年来,多个州都会举行传统节日——响尾蛇捕猎节。 每一次活动,少则几百公斤,多则几千公斤的响尾蛇被捕获,被抓后还会挤出蛇毒、剥下蛇皮来卖,最后人们还会吃掉蛇肉。 [给力]响尾蛇捕猎节:美国人也吃蛇 目前已知的响尾蛇有36种,亚种有六七十种,全部产自美洲,绝大多数种类生活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响尾蛇数量非常多,其中就包括两种体型较大的响尾蛇,东部菱背响尾蛇和西部菱斑响尾蛇。 响尾蛇被誉为“荒漠杀手”,体型大,花纹和周围环境融为一起,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而且毒性很强。 在北美,最危险的毒蛇就是东部菱背响尾蛇,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4米。 一旦人类被咬中,死亡率高达10%-30%,它的毒素主要是血液类毒素(其它物种也有混合毒素),被咬后迅速破坏人体的红血球,导致无法止血,受伤的人很容易因失血过多死亡。 数量多,体型大,有剧毒,基于这些特征,在过去美国人将响尾蛇视为“有害物种”。围捕响尾蛇的活动也是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流行的。 响尾蛇捕猎节算是美国比较传统的节日,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多个地区都举办过,其中德克萨斯州的活动规模是最大的,每年3月中旬举行,195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办,至今也有66年历史了。 早期的响尾蛇捕猎节是非常粗暴的,就拿德克萨斯州来说吧,在20 世纪 90 年代每年从野外捕获的蛇多达 12.5 万条,据称光2006年捕获的响尾蛇,就占该州响尾蛇种群数量的1%。 而且活动项目惨不忍睹,除了捕猎,还会在现场展示收集蛇毒、宰杀响尾蛇、剥离蛇皮,以及蛇肉烹饪大赛和吃蛇肉比赛。 还有一项特色项目,叫作“耍蛇小姐”大赛,参与者是非常年轻的女性,比拼的则是“勇气”。先和蛇互动展示,然后再亲手杀死响尾蛇,非常血腥。 后来,随着蛇的数量减少,人们保护动物之心慢慢崛起,活动内容开始变得温柔一些了,捕捉数量减少了,杀戮也少了。 今年德克萨斯州的响尾蛇捕猎节活动就只有非血腥的表演、嘉年华、烹饪比赛、吃蛇比赛和钓蛇比赛。 对野外捕的蛇,有数量和体型大小的限制,在捕猎之前,也会提前释放大量养殖类响尾蛇。 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活动,使用的也是圈养响尾蛇,而宾夕法尼亚州的活动,会在事后将蛇放归野外,也就是走个过场。 明知每年捕获大量响尾蛇会影响生态环境,为何美国不禁止这个节日呢? 其实,主要是为了经济。 一开始是怀揣着“灭害”和猎奇心理举办的,同时掺杂着赚钱想法,拿蛇皮和蛇毒获取利益,但后来举办活动,就只剩经济了。 据报道,2006年德克萨斯州的响尾蛇捕猎节,带来的经济影响超过500万美元,吸引了几万名游客,为小镇带来了数十万美元的收益。 而参与的专业捕蛇者,通过贩卖蛇相关的产品获得巨额利润。 [给力]有了这个历史背景,美国人保护响尾蛇的心是不多的,在人类区域发现响尾蛇,通常就会杀死它们。 支持活动的专家认为,这个活动可以科普如何捕捉响尾蛇,以及如何应对毒蛇咬伤。 也有人认为,每年举办响尾蛇捕猎节,不会让响尾蛇灭绝,而是一种控制手段。 确实,响尾蛇在当地的数量依然很多,但这几年,围捕和偷猎,让少数几种响尾蛇沦为濒危物种了。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响尾蛇——东部菱背响尾蛇,如今在美国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了。 只能说得亏过去响尾蛇数量多,才经得起这么造! #科普#
  • 史上最大的蛛丝织物!掏空120多万只蜘蛛,耗时4年才打造完成!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黄金斗篷非常特殊,它的材料是蛛丝,而且它足足花了4年时间,抽空了120多万只蜘蛛才打造完成,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蛛丝织物。 它是美国时装设计师尼古拉斯·戈德利 (Nicholas Godley)和英国纺织专家西蒙·皮尔斯 (Simon Peers)联合打造的作品。 两人雇佣了70个人每天在野外捕捉雌性黄金圆蛛,这种蜘蛛的蛛丝是黄色的,而且产量高,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种群数量相当庞大,所以是非常好的抽丝选择。 据信,这些人每天可以捕捉3000只蜘蛛,捕获的蜘蛛会被送到抽丝工作间,里面有12个人专门给蜘蛛抽丝。 蜘蛛丝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材料,它的直径只有头发的十分之一,强度却超过了钢铁。 但它没法工业量产,只能从野生蜘蛛身上活体取丝。由于需求大,所以蜘蛛的抽丝工艺早已非常完善。 工作人员会先用二氧化碳气体将蜘蛛麻醉,然后将它固定住,抽取蜘蛛的大壶腹丝和小壶腹丝,这两种丝是构造蜘蛛网结构的,不黏(蜘蛛会分泌好几种蛛丝,捕猎用的才是黏的)。 蛛丝是以液体丝浆的形式储存在蜘蛛的腹部,只有当它接触空气时才会硬化,一只蜘蛛一次能抽取30-80米的蛛丝,取决于它储存的丝浆。 这件黄金斗篷的织线是4股线,而每股线需要24根蛛丝扭成,这意味着一条30米长的织线差不多就需要提取96只蜘蛛的蛛丝,效率非常低下。 所以,它耗时四年才打造完成。 虽然抽丝结束后,蜘蛛会被重新放回它们野外的蛛网中,等一周后重新抓来抽丝,但这个项目依然导致许多蜘蛛死亡。
  • 曼陀罗花蜜也敢吃,昆明小松鼠胆真大!网友:小时候我也吃过
    最近,“曼陀罗”是网络上比较火热的打卡对象。 福建厦门路边上就养着一棵曼陀罗,现正处于花期,淡黄色的花朵形似喇叭花,每一朵都倒挂在一米多高的树上。 花朵又多又密,在阳光下,随风摆动,坐在花下拍照,非常出片。 过往的人就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纷纷驻足拍照。 花,美是美,但还是要提醒一句:这植物全株有毒,毒性强,看看,闻闻没问题,但不要上手,吃更是大忌! 曼陀罗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种植物,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过去的民间传说,它都被传得很邪乎。 事实上,它就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只是含有的毒素比较特别,具有一定的镇定和致幻作用,有这两种效果,就能编纂出多少神奇故事。 科学家在曼陀罗植株上检测出多种生物碱,包括阿托品和东莨菪碱(曾被当作“吐真剂”)等多种成分。 这些物质有一个特点,把握好剂量,用好了就是良药,有止痛、镇静等疗效,中医上,就有有这种植物来治病的。 如果用不好,剂量大了,那就是剧毒,轻则莫名兴奋,可能会出现看见小人一类的症状,重则就是昏迷直接死亡。 曼陀罗全株有毒,种子和果实毒性最大,嫩叶和花毒性小一点。 它的毒性算是比较强的,误食一两片叶子也会出大事。在宁夏,‌就有一对母子吃了混入曼陀罗叶子的菠菜而中毒住院的。 [赞]毒性这么强,为什么中国很多城市都会种这种植物? 确实,曼陀罗在南方很多城市很常见,它是一种观赏植物,普遍种植的品种是大花曼陀罗,属于木本曼陀罗的一种。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曼陀罗,俗称“洋金花”,经常出现在田边野地,属于一年生的草本类曼陀罗,和一般的杂草相似。 人们扎堆喜欢养的是木本曼陀罗,它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是温暖潮湿的地方就可以养。 花也漂亮,花期长,养护好的话,可以开好几个月,横跨三个季节,极具观赏价值。 除了这些,很多人养曼陀罗,其实是一种猎奇心理,就想看看武侠里可以控制人的曼陀罗药究竟是什么样。 也有少数一部分人是为了曼陀罗的药用价值。 我看过很多小伙伴分享自己爷爷奶奶辈用曼陀罗叶子来治疗疾病的故事,由于不知道什么剂量是安全的,导致最后结果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运气好,据说效果还可以,有的运气不好,出现了中毒现象。 有老人听信偏方,摘了种子煲汤服用用来治疗风湿病,最后是3次血液灌流才活下来的。 所以,不建议尝试,真的太危险! [惊呆]全株有毒?我小时候吃过曼陀罗花蜜! 之前我在科普曼陀罗毒素的时候,有很多网友留言,说自己小时候有吃曼陀罗花蜜的经历,并没有出现类似的中毒症状。 这样的小伙伴还不在少数,纷纷留言,为什么我没出现中毒症状?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有趣的新闻,昆明翠湖公园的小松鼠也干了同样的事情。 说是这只小松鼠贪吃,吃了曼陀罗花蜜,全程被游客看到了,游客还担心小松鼠会中毒掉下来。 然而经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小松鼠并未出现明显症状。 工作人员出来解释,是因为小松鼠吃的量少,要是吃得多,也会出现中毒症状,例如身体摇摇晃晃站不稳,反应变迟钝。 对于小时候吃曼陀罗花蜜的小伙伴来说,也是这个道理。 本身木质曼陀罗的毒性是比较低的,多年来一直作为观赏植物在培育,毒性自然会降低不少,其次花朵的毒性又是全株植物中较低的部位,少量食用花蜜,摄入的毒素少,自然出现症状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我有个朋友也养这种植物,他说是自己在院子里养木本曼陀罗,下面养着走地鸡,鸡有时候也会啄掉落的曼陀罗花,没出什么问题,院子的养鱼缸里也偶尔会掉进去一些叶子和花,鱼也是安然无恙的。 但这不代表它无毒,不同的曼陀罗植株毒素含量不一样,不同的人对毒素耐受也不一样,各种巧合之下,就会出现幸运儿。 小时候是运气好才躲过一劫,长大了,明知有毒还要去冒险,是不是…… 新闻里误食曼陀罗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要引以为戒。 总的来说,曼陀罗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毒性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猛,但不要轻视,看看闻闻没事,就不要吃,不要去把玩。 #科普#
  • 据说首批大厂离职的博主已经开始重新上班了。
    这些博主通常是上班的时候经历了自媒体的红利,后来要么被辞退,要么主动离职开始自媒体创业。 但其实即便现在,自媒体的泡沫依然是很大的,收益率可能还会继续下降,上班的稳定性比这个要强太多了。 还有做任何生意,包括自媒体,要做的好都比想象要难得多,这是和上班完全不同的方式。 如果有人要辞职做自媒体的话,作为一个2015年开始接触自媒体的人,必须劝你不要这么做。
  • 为什么地球只有一颗天然卫星,而太阳系其它行星有那么多颗?
    2024-07-18
    10跟贴
  • 为什么地球只有一颗天然卫星,而太阳系其它行星有那么多颗?
    地球夜晚的天空有一个非常明亮的天体——月亮,它独特的地方是,在我们的视角中,它的大小和太阳几乎一样。 月亮绕地球运行,被称为地球的天然卫星,不过它实际比太阳小了400倍,只是它与地球的距离正好相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也小了400倍,所以在地球上两者看起来一样大。 然而,如果我们在金星或者火星上,则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天空,金星的天空没有任何的天然卫星,而火星的天空有两个,只是它们都很小。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太阳系外部的气态巨行星上的话,那么它们的天然卫星会变得相当多,其中木星已知的有95颗天然卫星,土星有146颗,天王星和海王星分别是28颗和16颗。 (注:这个卫星数量的数据来自NASA,行星的天然卫星数量一直在变,国内很多媒体作者采用的数据基本都是过时的。) 那么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太阳系有一些行星一颗天然卫星都没有,而有一些行星却拥有如此之多的天然卫星呢? 其实目前关于某些行星为何拥有天然卫星,主要有两种理论:它要么是被行星希尔球内的引力捕获的,要么是与太阳系一起形成的。 首先,众所周知,物体对附近的其他物体产生引力,且物体越大引力越大。 太阳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天体,占到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受太阳巨大引力的控制,所有行星都在太阳轨道上运行。 一个天体如果想要绕行星运行而不是太阳的话,那么它必须离行星足够近,让行星的引力在抵消太阳引力之后处于主导地位,这样它才能让卫星绕自己旋转。 行星让卫星保持在其轨道上的最大距离就称为希尔球或者希尔半径(不要和洛希球搞混),这个数值由较大物体和较小物体的质量,以及瞬时距离决定。 在太阳系中,希尔半径最大的行星是海王星,达到1.16亿公里,相当于 0.775 个天文单位,因为它距离太阳非常远的同时自身质量还非常大。 而木星虽然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其它所有行星总和的2.5倍,但是它距离太阳较近,所以它的希尔半径只有5300万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一颗天体经过行星的希尔半径之内,也不意味着它会被捕获,这里的关键就是速度和角度。 它必须有合适的速度和角度才行,不然它会逃逸或者撞击而不是被捕获。 由于太阳系是相当空旷的,行星要碰到一颗速度、角度都合适的天然卫星可不容易。 其次,太阳系的行星最初是由一大团围绕太阳旋转的气体形成的,这些气体在引力下相互作用,彼此聚合,就像最初形成太阳一样形成更大的天体。 在太阳系内部的四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因为太靠近太阳了,更高的温度让它们无法凝集更多气体,只能保留铁、硅等熔点较高的元素,所以它们是岩石行星。 有一点需要提一下:靠近恒星的是岩石行星,而远离恒星的是气态巨行星,所有的恒星系统都是如此。 当气态巨行星凝聚的时候,它其实也和恒星形成之后形成绕它旋转的行星一样,物质会绕着行星旋转,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些会变成它们的卫星。 太阳系是宇宙中比较罕见的单星系统——也就是整个系统中只有一颗恒星,这种系统中因为其它天体的质量相较于恒星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跟随系统一起形成的天然卫星很少。 在太阳系中,目前只有木星和土星的内卫星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时“自带的”,判断依据则是那几颗卫星都非常古老。 太阳系中其余的天然卫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的外卫星,可能都是被其行星引力捕获的。 因为太阳系内部的岩石行星质量都非常有限,而且距离太阳非常近,所以它们的希尔半径很小,更难捕获到天然卫星,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岩石行星基本没有天然卫星的缘故。 你可能会问,凭什么水星和金星一颗天然卫星都没有,地球有一颗,而火星比地球更小,却有两颗天然卫星? 火星的两颗天然卫星确实被认为是它自己捕获的,而不是自带的,之所以它能够自己捕获到天然卫星,主要是因为它距离小行星带很近,有更丰富“自然资源”,但即便如此,它也就捕获到两颗。 地球的月亮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它太大、太近了,无论是捕获、还是自带,以地球的质量都很难得到这样一颗巨大的天然卫星。 月球的形成被认为是在过去有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被称为忒伊亚,它撞击了地球,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月球。 地球并没有捕获到足够大的能称为卫星的天体,与地球大小差不多的金星,它距离太阳更近,自然捕获到天然卫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而水星就更难了,连人类发射的航天器都很难变成它的卫星,因为它距离太阳又近,自身的质量又小。
  • 太平洋中心隐藏的“核噩梦”即将苏醒,成吨的核废料将被释放
    2024-07-17
    15跟贴
  • 小心僵尸蜘蛛!美国科学家将死蜘蛛改造成“死灵机器人”,充当机械爪
    这个世界总有那么多“疯狂”的科学家,当我们认为,死亡就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时,他们却认为可以将尸体和机器人结合,最后“复活”! 2022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以蜘蛛尸体为基础,制造了一个叫“Necrobotics”的蜘蛛机器人,也被称为“死灵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构造很简单,下面是一只蜘蛛尸体,上面是一个注射器。 推拉注射器就能控制蜘蛛腿开和合,类似抓娃娃机上的爪子,可以充当机械爪,用来抓取物件。 同年7月,研究人员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根据论文介绍,这个机器人看似简单,组成的材料也不难找,但抓取效果惊人。 它可以说是蜘蛛界最厉害的举重选手之一,可以抓举自身体重1.3倍的物体。 抓取的物件也不挑,可以轻松抓取比自身体积大得多的物件、同类蜘蛛,以及一些正方形的物件,甚至一些不规则的精密物体也能轻松抓取。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演示了用死蜘蛛抓取微型电子元件,进而将正在亮着的LED灯关闭。 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蜘蛛尸体的爪子结构是可以重复使用,开合次数可达700-1000次。 明明蜘蛛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能动,而且还能开合这么多次?这就要从一次偶然发现开始说起。 [炸弹]偶然发现:蜘蛛死亡后,脚是蜷缩的 有一天,机械工程研究生 Faye Yap在走廊看到了一只死亡的蜘蛛,她发现蜘蛛死后,四肢一直保持向内卷曲的状态,就很疑惑。 于是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蜘蛛和人类的肌肉驱动方式不一样,蜘蛛只有屈肌,自然状态下是蜷缩着的。 腿的舒展是靠体内的一个“液压系统”来控制,主要动力为心脏,通过血液向腿施压,腿就会舒展开,看起来就像打开爪子一样。 死亡后,液压系统罢工了,腿就自然缩起来了。 了解完这些,研究人员突然灵光一现: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来驱动蜘蛛的腿? 蜘蛛死亡后,没有了血液压力,研究人员就想到了用空气压力来代替,为了验证自己想法,于是开始了各种测验。 先弄了一只个头比较大的狼蛛,将其放在-4°C 的低温中5-7天,目的是将其“安乐死”,然后在蜘蛛尸体的前体腔插入一个针头,还在针头附近涂上强力胶,保证其密封性。 这些完成后,实验才真正开始。 轻轻推动注射器,将空气注入蜘蛛体内,模拟液压的效果,结果,充气后的蜘蛛腿果真打开了。 按照这个制作步骤,研究人员前前后后试验了几千次,甚至上万次,才得出了论文的核心内容。 [给力]研究团队认为,Necrobotics机器人的前景非常好,相比于传统机械臂,它的成本会比纯机械类要低得多,材料齐全不到30分钟就能组装一个,抓取效果也好,使用寿命也很长,能循环使用1000次。 而且蜘蛛在大自然中数量丰富,可随取随用,属于有机材料,报废后可降解也更环保。 但也存在几个缺点,这种机器设计依赖的是蜘蛛自身腿部力量,属于有机材料,因此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例如使用效果会存在偏差,不能一概而论,蜘蛛个体本身就有差异,有的壮一点,有的就弱一点,有的可能天生就是残缺的。 还有一点就是毕竟机器人使用的是死蜘蛛,尸体一旦脱水,蜘蛛的腿部关节就会出现裂缝,就会影响抓取效果。 死亡后10天内,对蜘蛛尸体进行保养,涂抹蜂蜡或润滑剂在关节上,可以适当延长使用寿命,但效果也是短暂的。 [赞]总的来说,对于死灵机器人一类的研究,人们的态度,其实是又惊又怕的! 惊,肯定不用说了,人们会感慨:居然还能这么做。 怕,也是真的怕。 就拿眼前的蜘蛛机械爪来说,它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蜘蛛安乐死的基础上,显然不道德。日后若真的要用这个技术,也不可能去大自然里捡蜘蛛尸体来利用,从理论上来说,肯定是新鲜蜘蛛尸体的抓握力是最好的。 这就意味着,技术一旦推广,就会有无数蜘蛛死亡。很多人认为,这么做侵犯了大自然。 眼光再放长远一些,如果将来尸体和机器人结合的死尸技术,真的突破了,技术炉火纯青,到时候会不会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谁也无法预料! #科普#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