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其中宋仁宗的宠妃张妼晗几乎承包了所有的骂点。
张妼晗虽然长得漂亮,可是性格张扬跋扈,任性多疑,几乎是全无优点。观众们都在吐槽,这样一个人怎么就宠冠后宫了?又怎么会在死后都要被追封为温成皇后?
张妼晗只是原著作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我们不能拿电视剧当历史看,电视剧人物张妼晗与宋仁宗真正的宠妃张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由于历史记载中,大部分女性是没有名字的,宠妃张氏也不例外(都宠成这样了,还没有留名的资格,封建社会的女性们也是苦啊!),我们暂以其死后的谥号“温成”来称呼她。
01童年丧父,入宫学舞
温成,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一带)人氏,生于天圣初年(公元1024年),其父张尧封进士出身,是一名小小的推官,在温成七八岁时便去世了。
温成的母亲曹氏,带着年幼的温成姐弟三人投奔张尧封的堂弟张尧佐。当时,张尧佐即将到蜀地做官,以“道远”为由,拒绝收留曹氏母女。
曹氏生活困顿,只好将温成卖到齐国大长公主家为舞女,自己改嫁蹇氏。
后来,大长公主把八岁的温成带进宫,让她在内廷仙韶院学习歌舞,由宫人贾氏抚养。
小温成在宫中慢慢长大,她貌美又肯努力,练就了超群的舞技。
而且她聪明乖巧,善于揣测人的心思,深得贾氏的喜爱。
有一次,仁宗在宫中宴饮,其间叫了仙韶院的乐伎歌舞助兴,其中就有温成。
02因“性聪明变巧,挟智数,能测人注意”而备受宠爱
这时候的温成,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颜控”宋仁宗一见温成“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顿生了怜爱之情,即召为御侍宫女。
史书记载温成“性聪明变巧,挟智数,能测人主意”,深得仁宗宠幸,不久便被封为“清河郡君”。
康定元年(1040年)10月,温成晋封为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次年12月,又进为修媛,温成一时宠冠后宫。
温成得宠,与她的“性聪明变巧,挟智数,能测人主意”是分不开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温成是个善于在仁宗面前表演的“绿茶”,宋仁宗还偏偏就吃这一套。
仁宗不喜奢华,温成便让自己的日子看起来很俭朴:起居只用很朴素的床和被褥,焚香不用名贵的沉檀龙麝香,用价钱便宜的松子膜、荔枝皮和苦楝花。
有一次,仁宗在园子里赏牡丹花,温成戴着她的珍珠冠子兴冲冲地赶来,她本以为会得到仁宗的夸赞,没想到仁宗大为不悦,以袖掩面说:“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温成听了非常惭愧,赶紧起身去换了。
还有一次,天下大旱,仁宗在宫中燃香祈雨,温成为表虔诚之心,竟刺破手臂,用鲜血书写祝词,让仁宗十分感动。
庆历3年,2岁的宝和公主生病,温成自请贬为美人,为女儿祈福。
温成每每在仁宗面前表现出善解人意、小鸟依人的样子,让仁宗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曹皇后相貌平平,端庄有余,风趣不足,俨然是另一个太后刘娥。刚从太后阴影中走出来的仁宗,怎么会喜欢一个和她如此相像的人。
于是,仁宗的后宫里唱起了一场“宠妾灭妻”的戏码。男人果然都是大猪蹄子,连皇帝也不例外。
03温成恃宠而骄
从康定元年到庆历三年这4年间,温成生了三位公主,每有小公主出世,仁宗就给温成僭越常规的赏赐,温成的用度,比曹皇后更胜一筹。
唐朝时,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派人快马送来。而温成喜欢吃江西的金桔,于是仁宗便想方设法为其运来,京城的权贵们也纷纷效仿,致使金桔价钱大涨。
这时言官们看不下去了。
谏官孙甫向仁宗进谏:“张修媛恃宠而骄,已经渐渐萌生出祸乱的迹象。皇后是正妻,其他嫔妃都是婢妾,贵贱有别,不能僭越。自古宠女色,一开始不加节制,到后来就难以节制了,终将酿成大祸。”
这种谏言,仁宗怎么能听得进去,在他心里,温成温柔善良着呢。
庆历8年(1048年),皇宫经历了一场叛乱,曹皇后亲自率众平叛。温成冒险出阁来见仁宗,仁宗大为感动。
叛乱平息后,对平叛的曹皇后,仁宗视而不见,却对大臣说:“宫廷之变,美人张氏有扈跸之功。”
温成趁机授意枢密使夏竦和谏官王贽,向仁宗进言:“贼人根本起皇后阁前,请究其事。”
仁宗也有心废后,立最爱的温成为皇后。便问大臣们的意见。
翰林侍读学士梁适说:“闾巷之人,今日出一妻,明日又出一妻,犹为不可,况天子乎?”
意思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随随便便就更换正妻的,更何况是皇上呢?
仁宗一看,只得安抚梁适:“我只是想封张氏为妃,没有其他的意思,你可以安心了。”
曹皇后的中宫之位,这才稳定下来。
许多年后梁适去世,已经是太皇太后的曹氏,闻讯拨了一笔私房钱,请大相国寺为梁适做法事。她的孙儿神宗皇帝问她,这样做是因为梁适曾是仁宗的丞相吗?
曹后说:“没有梁适,就没有我的今天。”
温成恃宠而骄,饮食用度都已超过了曹皇后,几次想取而代之。
有一次,温成想用皇后的华盖出行,体验一下当皇后的威风,仁宗让她自己去和曹皇后借。
古代宫廷中,规矩森严,一个妃子想用皇后的仪仗出行,简直是大逆不道,是对皇后的挑衅。
没想到,曹皇后倒很大方的把华盖借给了温成。温成得意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仁宗,仁宗说:“朝廷对出行的仪仗,是有严格规定的,你用皇后的仪仗出行,那些大臣们看到,又要进谏弹劾你。”
温成虽心里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不能封心爱之人为后,仁宗只好将温成封为贵妃,并举行了隆重的册立礼,温成因此成为宋朝第一位有册立礼的贵妃。
又追封了温成的祖父和父亲,对妃子去世的亲人进行追封,仁宗也算是开了先河。
04因加封张尧佐引起的台谏风波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温成肯请仁宗加封自己的堂叔张尧佐。仁宗爱屋及乌,对张尧佐一次次加封。
庆历四年,先是封了提点开封府诸县镇公事,两年后又外放为河东转运使,庆历八年又提拔为权知开封府。
温成封妃三个月后,张尧佐被仁宗提拔为权三司使(就是代理三司使),到秋天的时候又将这个“权”字去掉,封为三司使。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的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朝初年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为“计相”。
三司使多为皇帝的心腹,皇帝通过三司使来掌控财权。宰相有对三司使及其所辖官员的任免权,与三司使共同管理财政事务,三者互相制衡,而三司使的权力要相对弱一些。
北宋三司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后因过度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弊端日益显露。宋神宗时,三司被废除,三司使被户部尚书取代。
宋代习惯于从开封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和三司使中选拔宰执,这就意味着,张尧佐这个小人兼庸才,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宰相。
仁宗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张尧佐,他对温成的宠爱程度可见一斑。
台谏官们可不干了,决心要将张尧佐从三司使的位置上拉下来。
于是,谏官们几次对张尧佐的任命提出异议,宋仁宗均不听。
皇祐二年(1050年)6月,发生水灾和地震。包拯,陈旭,吴奎等台谏官趁机试图用灾异来说服仁宗。他们说天降灾难是因为有小人当道。张尧佐是一个庸才,只会徇私舞弊,没有掌管天下财用的能力。
包拯劝仁宗说:三司使一职,事关天下财用,至为重要。宋太宗和真宗国家财务充足之时,尚且选陈恕、魏羽等名臣用之,如今国库空虚,用张尧佐这样一个庸才恐怕会误事。希望仁宗授于他其他职位,另封有才之人做三司使。
御史何郯,因母亲年迈,回老家汉州就任汉州知府。
临行前,他上疏仁宗,说张尧佐虽是进士出身,但是没有什么才能。只是靠后宫张贵妃的关系才能得以重用。如果让他再次提升的话,谏害们必会以死争。
到时候,仁宗“用尧佐而黜言者则累德,用言者而罢尧佐则伤恩。累德则损归圣躬,伤恩则怨起近戚。”
于是,仁宗听从了何郯的建议。给予张尧佐富贵而收回实权。
他下诏,后宫嫔妃的家人,不得担任宰执。
同时,免去张尧佐三司使之职,改封宣徽南院使、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和群牧制置使。
这些官职,都是地位尊崇却无实际政治权利的职务。
尽管如此,但是一下封了四使,这皇恩还是太浩荡了,台谏官们纷纷上疏反对。
与张尧佐同日受封的御史中丞王举正,上殿告谢的同时便向仁宗进言,收回张尧佐其他三使,只留一个职位。
知谏院包拯也接连上疏,他不但将张尧佐称为“清朝之污秽,白昼之魑魅”,而且指出这件事是张贵妃在仁宗面前吹了枕头风,而执政大臣们谄媚逢迎,巴结张尧佐。
后宫与朝臣勾结,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仁宗将这些奏折都留下,却不作批复。
王举正见仁宗对台谏的奏疏迟迟不作回应,就带领台谏们集体抗议。仁宗大怒,命今宰相对台谏官们实行口头警告。
一时间,君臣僵持不下。
这时候,张尧佐大概也意识到众怒难犯,主动上书请辞最尊荣的宣徽南院和景灵宫二使,仁宗也乐得顺水推舟。
一场台谏风波暂时平息。
05风波再起
没想到过了一年之后,仁宗又突然通过二府颁布诏书,任命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
《曲洧旧闻》中说,一天仁宗上朝,温城送至殿门口,抚摸着仁宗的后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仁宗说:“放心,放心。”
还说包拯为了进谏慷慨陈词,喷了仁宗一脸唾沫。
进谏是真的,不过细节有差别,皇佑三年的御史中丞是王举正,而不是包拯。
王举正又带领谏官们上书,反对张尧佐任宣徽南院使。谏官们只是怕张尧佐权力过大,给朝堂安定造成威胁。
最后经过商议采用了折中的法子,仁宗下了一道诏令,说今后如果再给张尧佐升迁,就让谏官们以此为依据,阻止任命状通过。
本来事情就要平息,谁知道谏官中有一个唐介,脾气比王举正还要犟。
谏官们觉得张尧佐只是放外任,对朝堂构不成大危害。唐介却说宣徽使仅次于宰执,不计内外。
仁宗跟他解释说任命是宰执们下达的,因为按朝廷的制度,人事任免文件需要宰相副署,中书签发。所以,一道诏书是由皇帝和宰相们共同签发的。
于是,唐介和众台谏官一起,弹劾宰相文彦博。唐介上疏“盖彦博奸谋迎合,显用尧佐,阴结贵妃,外陷陛下有私于后宫之名,内实自为谋身之计。”
仁宗看了唐介的奏章大怒,竟然将他心爱的贵妃也牵扯到了朝堂纷争之中。
当即以“对上失礼”之罪,把唐介贬到了广东英州,任英州通判。
同时,宰相文彦博被罢免,贬到许州任知府。
大概谁也没有想到,一场针对外戚的弹劾,却最终导致宰相被贬。
而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张尧佐,随即就赴河南上任了。
张尧佐果然是个庸才,连民事诉讼都处理不了,只能向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吴育请教。
每当有诉讼案件的时候,吴育便帮张尧佐分析法理,辨明曲直,并拟好判决书,张尧佐只是根据他的判决下个命令而已。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是有需要他作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这就像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一样。
温成从小家道中落,被迫入宫做了舞女。受宠之后她处处打压其他嫔妃和皇后,不顾一切的让仁宗加封她的亲属,恰恰证明了她心中这种自卑感的存在。
相比于曹皇后,从不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友谋私,温成的确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嫔妃。
受宠不是你的错,可是,如果为了争宠不择手段,不惜搅乱朝堂,就是天大的罪过了。
06温成去世后被追封皇后
皇佑六年(1054年)正月。京城大寒又加大疫,许多老百姓都被冻死、病死。
仁宗的宠妃温成也不幸染上了瘟疫,于正月初八病逝,享年31岁。
仁宗悲痛不已,不顾朝臣们的反对,下诏追封张氏为皇后,赐谥号温成。
曹皇后还健在,却要追封另一个妃子为后,以皇后的规格治丧,是不合当时理法的。
同时仁宗又下令“禁京城乐一月”。
仁宗还为温成立庙于城南,这也是不合规矩的。
台谏们一再上书反对,无奈仁宗心意已决,执意如此。
纵观温城的一生,不禁令人感叹,按现在的心理学解释,温成真是一个成功的PUA。
“三千宠爱在一身”,仁宗为了她,多次破了朝廷规矩,甚至不惜罢免宰相。
做为女人,温成是成功的,能让一个皇帝爱她一生的女人,着实了不起。但作为皇妃,温成却德行有失,把自己的私欲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怎么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妃子。
历史上,仁宗算是一位明君,但是在温成这件事上,却称不上圣明。
如果不是温成早逝,会不会取代曹皇后当上六宫之主呢?
如果温成如曹皇后一般为国为民,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呢?
然而,一切都没有如果,历史的烟尘滚滚而去,只留下生动的故事世代流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若水说情感
参考文献:
《宋史》、《曲洧旧闻》、《宋仁宗时代共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