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法家周慧珺的去世,无疑是传统书法的一大损失。但是围绕她书法水平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这种争论从她在世的时候就存在,一直延续到她去世之后。其实,这种讨论无损于一位真正的书法家的人格,反而更有利于书法的发展。有些人认为她后期的书法水平退步明显,距离江湖书法一步之遥,这个见解是符合事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先生

周先生早期的字,明显能看出碑派和帖的影响,先生在魏碑的代表作《张黑女墓志》和帖派经典米芾的《蜀素帖》上用功尤深,自然她早期的书法也呈现一定程度碑帖融合的面貌,既有碑派的厚重和骨力,又有帖派的流畅,可谓珠圆玉润、骨力通达。这一时期的字,堪称上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早期作品

至于后期,周先生的字虽然流畅性有所加强,却丢掉了碑派书法的厚重,整个字看起来轻浮单薄。更要命的是这一时期的字,结体明显夸张,可以看出先生在寻求变化。这也是很多传统书家,认为周先生后期的字江湖气比较重的原因,江湖书法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为博人眼球,对点划和结体极尽夸张之能事,看上去唬人,实际外强中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早期作品

这种书法的出发点就是追求视觉冲击力,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名利。从这个角度说,体制内书法也是一类江湖书法,他们为了追求展厅效果,往往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只不过这种书法外面包裹着学术、装潢、环境、权力等层层包装,掩盖了其江湖书法的本质。这类书法是西洋美术化的结果,如今是书坛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晚期作品

另一类江湖书法处于民间,由于没有体制内书家的国家俸禄和特殊津贴,这些人完全在市场上找食吃,不得不想办法吸引人的注意力,于是就在点划和结体上大肆夸张。这些人的字带有外露的江湖气,可以说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体制内的江湖书法则辜负了大众的期待,将书法这样一种高雅艺术变得粗野、低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晚期作品

书法一旦沾上江湖气,格调就下来了,纵然你的结体、点划再流畅也无济于事。这个江湖气跟俗气一样,一旦沾上很难挣脱。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就说:“字有百病,唯俗难医”。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花了二十年时间医俗,他曾自述学书经历:“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书法之妙。”可见书家一旦沾上俗气、江湖气,没有见识和毅力是去不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庭坚自叙去俗过程

一般来说,学习碑派书法如果把握不好方向,最容易沾上江湖气;学习帖派书法如果偏了,则容易染上俗气。两者其实同源而异流,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只是一个霸王硬上弓,另一个风尘女抛媚眼,都缺乏儒家君子卓然不群的独立人格,这也就是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所说的:“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晚期作品

周慧珺先生后期的书法略显江湖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被西洋美术化的创新书法裹挟了,为了创新脱离了传统。用周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老了,有很多想法,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满意,总感觉自己可以写得更好一些,但是精神、体力、思想力却衰退……你知道该变,但是你不清楚该如何变,突破不了,这就是所谓的‘书法苦旅’,这种‘苦’伴随人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慧珺生前出席活动

如果书法是在练功的道路上,根本就不需要创新,一步有一步的面貌,自然会变化,用电影《一代宗师》上的话说就是:过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武道是这样,书道也一样,功夫不到去创新,无异于拔苗助长。沈鹏掀起的书法创潮流把一帮人带到了沟里,连周慧珺这样的大家都未能幸免,直到去世前还在心心念念创新、突破,结果却不断退步,让人唏嘘不已。

您认为周慧珺先生的书法是早期好还是后期好?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