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弹痕

受网络段子的影响,很多朋友在提到土耳其的时候都会自然联想到“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诚然,土耳其的一系列时而紧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时而又突出其独立自主意愿的对外政策着实让人如雾里看花一般。就如同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一开始紧跟北约步调,而在经历了国内未遂政变之后又开始积极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让人不禁心生疑惑,如此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修炼的到底是哪家的大国修炼手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认清一个国家的现在,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而现代土耳其的历史有两个关键词是无法绕过的,那便是奥斯曼帝国和凯末尔。很多专家在解读土耳其的历史时,仅仅往往容易被奥斯曼帝国灿烂绚丽的历史所吸引,而忽略了一手塑造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凯末尔对于当代土耳其政治的影响。也有专家认定现代土耳其源自凯末尔执政15年期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认为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和现代的土耳其实际上是两段互相割裂的历史。弹痕并非专家,所以弹痕认为,现代土耳其的内外政策既有凯末尔主义的影响,也有奥斯曼帝国遗留下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个雄踞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13-14世纪,长期统治小亚细亚的拜占庭帝国开始衰弱,受蒙古人驱逐的突厥人和受拜占庭帝国邀约而至的西欧十字军开始乘虚而入。臣服于塞尔柱突厥人的古土耳其首领奥斯曼于1299年宣布独立建国,1300年,奥斯曼自称苏丹,奥斯曼帝国600余年的历史自此开始。奥斯曼帝国一经建立,便积极进行军事扩张。经过历代苏丹的不断经营,奥斯曼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指挥20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攻占了千年名城君士坦丁堡,彻底终结了早已名存实亡的东罗马帝国。到苏莱曼大帝时期,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其版图东起波斯湾,西至匈牙利,北抵高加索,南段至埃及,其领土面积达到了500万平方公里,统辖人口达5000万,成为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军事封建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苏丹兼称哈里发,集宗教、世俗大权于一身(教皇:太无耻了,我只是做梦的时候才能拥有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整个帝国内部,苏丹拥有着绝对的权威,这使得相比于诸侯林立、权力分散的欧洲各国,奥斯曼帝国有着极强的整合力和向心力,其战争机器运转的效率远高于甚至连号令统一都无法做到的西欧诸国,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奥斯曼帝国都堪称是西欧各国的梦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基督教会严格钳制思想和文化不同,奥斯曼帝国实行包容并蓄的宗教和文化政策,而且帝国甚至专门立法禁止官员和宗教势力强迫民众改变宗教信仰。宽松的宗教文化政策和开化的风气和开化的民族政策,再加上帝国充裕的财富,使得帝国账下聚集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群为苏丹效力,著名的“乌尔班大炮”铸造者就是先为拜占庭帝国效力,后被穆罕默德二世礼贤下士的英明所吸引才改换门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国早期的辉煌留给后辈的,除了无尽的荣光还有骄奢的习气,那些生于宫闱中的苏丹们没有经历过先辈们那样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却生来就拥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和无尽财富、众多的人口可以挥霍和驱遣,他们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的地位更使得他们的权力完全不受任何哪怕形式上的制约。这让他们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为理所当然,甚至认为是奥斯曼后裔天然的优越性使得帝国在过往的数个世纪里不断开疆拓土,让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在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下胆战心惊了数百年。于是早期开化和包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傲慢和固步自封。17世纪开始,欧洲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在政治、思想和文化上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而奥斯曼帝国却沉醉在往日的辉煌中醉生梦死,对哪怕一步之遥的欧洲所发生的变革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样的历史相信读者朋友们看起来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前人筚路蓝缕艰辛创业,后辈为往日的辉煌和眼下的繁华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先辈的斗志,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徒使后人复哀后人。18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急速衰落,逐渐成为新崛起的欧洲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地区日益减少。到19世纪,整个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昔日强大的帝国早已名存实亡。若非“诸强国的相冲突的利益和政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个衰老的帝国完全不可能幸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被肢解,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趁机对其大肆瓜分。青年军官凯末尔通过议会选举获得了实际领导权,掌权后的凯末尔对内大兴改革,废除了苏丹制和哈里发制,使土耳其成为了一个世俗化国家,并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经济。对外,凯末尔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注意和西方国家及周边邻国包括苏联发展友好关系。这种对内追求进步和改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被后世称之为凯末尔主义。但凯末尔的改革在挽救了国家危亡的同时也触动了宗教势力的既得利益,任何旧势力都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土耳其当然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所谓“奥斯曼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开始流传,这些形形色色的政治主张或者“理论”鼓吹要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辉煌”,实际上他们要恢复的不是前期历代苏丹励精图治的那个奥斯曼帝国,而是后期骄奢淫逸的老大帝国。所谓“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不过是企图以此恢复自己昔日作威作福特权的幌子而已。一切鼓吹复辟旧制度的理论都大抵如此,因为要真正实现民族的崛起和复兴,路永远在前方。这些沉渣泛起的理论由于20世纪30年代土耳其国内经济发展遭遇困境,以及契合列强染指周边的意图,因而流毒甚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土耳其是一个现代和古老交织的复杂混合体,一方面有着前期历代苏丹和凯末尔锐意进取的宝贵遗产,另一方面又有着闭目塞听、固步自封的腐朽残余。表现在其对外政策上便是安卡拉的一系列政策既有务实的一面,也有夜郎自大,野心勃勃的一面。或许鼓吹“新奥斯曼”理论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正是务实、团结、开化、文明、包容成就了奥斯曼帝国的辉煌。而他们所鼓吹的傲慢、封闭甚是想开历史倒车重回政教合一状态,却是腐蚀昔日强大帝国的毒药!如果奥斯曼大帝泉下有知,估计也会气的跳脚,朝那些人吼道:“你们这算哪门子的奥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