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返乡人才风采展示》专栏:

陈庆伟:“小木梳”做出“大文章”

他放弃去大城市拼搏的机会,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他重拾祖上传统木梳制作手艺,成就自己,造福乡邻;他是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也是将一把“小木梳”做出了“大文章”的传统文化传承人,他就是陈庆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8岁的陈庆伟是临颍县油坊陈村人,祖辈有一手木匠绝活儿。缘于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十多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决心重拾祖上传统木梳制作手艺,并把这个事业发扬光大。陈庆伟说:“对传统文化也比较喜欢,刚好接触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木梳,接触之后,发现我也是比较喜欢木梳这个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勤奋刻苦,陈庆伟很快熟练掌握了制作木梳的工艺流程,之后不久,他便尝试着创建自己的木梳厂,但很快就遭到了打击。“经过很短的时间就赔钱,就倒闭了。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自己首先是经验这一块儿不够,另外是管理这一方面欠缺。”

除了经验不足、管理不当,陈庆伟还发现用人成本、厂房租金过高也是导致此次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几经周折,陈庆伟回到家乡,利用家里的房屋,雇佣村里的闲散劳动力,重新创建木梳厂,取名临颍县一心工艺品厂。陈庆伟:“后来把厂选到农村之后,我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管理迅速得到了提高,产品也做的越来越好,企业的负担和其他费用支出也就比较低,企业就这样生存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庆伟深知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他先后到山东、四川等木梳主要产地进行考察,发现数控雕刻已经成功运用到家具生产中,便尝试把木梳制作和数控雕刻结合到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陈庆伟:“生产出来这个梳子不但精美,而且产品附加值比较高,产品投放市场之后也是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把传统木梳制作工艺发扬光大,陈庆伟还自费创办了河南省第一家木梳技艺传习所,制作传统工具6套,为几十名制梳爱好者免费传授技艺,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掘、传承、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一心工艺品厂的发展,陈庆伟不仅解决了当地二十多人的就业问题,还设立贫困户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每年麦收、春节期间,陈庆伟还带着礼品看望村里的贫困群众。近年来,一心工艺品厂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漯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漯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临颍县扶贫基地”“临颍县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

陈庆伟说:“我们厂注册的商标是一心,为啥用一心,就是想着一心把木梳做好,一心设计出更多的产品,一心一意把梳子做好最好,尤其是雕刻梳这一块儿,我要把它做成全国第一。”

来源:漯河综合广播

编 辑 | 宋 迪

审 校 | 张健雅

监 制 | 梁占杰 张志武

特别声明

未经许可请勿随意转载或摘编本公众号刊发的政务新闻,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