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国家大型活动举办的主要理念,“碳中和”是一种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环保运动理念,并日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标准。

大型活动“碳中和”是指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利用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进行抵消,实现温室气体“碳中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8日,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碳中和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次厦门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打造“影视+碳中和”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届电影节提出用电设备节能、水资源节约管理、绿色高效出行等13项减碳环保措施,从源头减少本次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通过购买林业碳票的方式抵消本次电影节产生的碳排放,这是影视行业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创新举措,开启了影视绿色生态新篇章。

那么大型活动如何实现碳中和?

针对这个问题,早在2019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在关于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公告中,已有明确定义:“大型活动组织者需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碳中和实施计划,在举办阶段开展减排行动,在收尾阶段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抵消措施完成碳中和。”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使用绿色能源

优先使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能源产生的电力。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减少办公用品消耗、节约用水用电等方式主动减少碳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使用低碳建筑

通过对既有建筑物实施节能改造或者新建场馆建筑时,完成建筑能耗、碳排放监测等的可视化管理,进而减少能源消耗。达到绿色、低碳、节能、节水标准。优先通过使用绿色建筑作为活动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使用低碳交通

会议期间,组织者与参会者等相关人员的交通、会议等活动上,倡导低碳出行,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尽量减少开车出行;对于重要嘉宾的接送,全程使用新能源汽车接送嘉宾,减少交通碳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购买碳汇或实施碳汇工程

会议主办方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鼓励优先采用来自贫困地区的碳信用或在贫困地区新建林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碳中和理念日渐普及,预计在此之后,将有更多的大型活动以打造零碳会议为范本,实践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