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8日,隆美尔攻陷了军事重镇梅基利和德尔纳,曾经意气风发的昔兰尼加英军总司令尼姆将军和英国装甲名将奥康纳将军被俘。这场胜利是隆美尔在北非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仅靠手中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意大利人的水货装甲师,就能击败英军十余万人,将英军从昔兰尼加赶回埃及,这样的胜利是非常少见的,虽然此前英国人也曾以弱击强,大败意大利人,但这显然和隆美尔的胜利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就在隆美尔打算一鼓作气横扫埃及的时候,他却不得不停下自己进攻的脚步。曾让隆美尔引以为傲的德国装甲部队,似乎再也不能建功立业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隆美尔而言,在北非的胜利是一种必然,他早已知晓北非英军的实力惨遭削弱。曾令他头疼的英国第7装甲师已经被调往了后方休整,取而代之的是刚刚组建,且只有一半兵力的英国第2装甲师。

骁勇善战的澳大利亚第6师和新西兰第2师,英国第11步兵师也都被调走了,取代他们的也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澳大利亚第9师和英印军第4师。这些补充上来的英军或英联邦部队战斗力很差,远远比不上之前那些令人头疼的精锐部队,隆美尔期待的战机已经抵达。

而另一方面,隆美尔已经开始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他的第5装甲团已经被运抵了的黎波里,这个团拥有120辆坦克,其中半数是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剩下的则是各类轻型坦克。

另一方面,意大利的艾略特装甲师也归他指挥,虽然这个意大利装甲师只有80辆不算先进的坦克,但仍旧要比英国第2装甲师的情况好一些。诚然,隆美尔没有足够的步兵,但他已经掌握了在装甲部队上的优势,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击已然成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埃及到黎波里的门户班加西,英军的战线已经十分漫长,英军的步兵优势在这种漫长的战线面前毫无优势可言,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迂回,能够轻而易举的击溃那些离开了阵地的英军部队。

假使英军死守阵地的话,他们或许还能抵抗隆美尔的进攻,但英军的战斗意志较为薄弱,在获悉自己有被德军合围的危险后立刻开始向后方撤退,此举正中隆美尔下怀,在隆美尔于3月底发起的昔兰尼加突击中,英国军队正是在隆美尔不断的运动战中被消灭了。

对于隆美尔来说,在昔兰尼加的胜利只是个开胃小菜,他真正希望取得的胜利是成为埃及的征服者。这对于他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德国陆军总部的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将军都拒绝为北非提供更多的兵力,完全把北非当做了一个次要战场来对待,隆美尔希望能用这样一场胜利改变他们的想法。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隆美尔深知埃及的重要性,也知道如果能攻陷埃及深入中东所能带来的战略优势,尤其是能解决德国的石油问题,所以他才执着于要攻陷埃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进攻埃及之前隆美尔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勤问题。或许隆美尔在战略和战术上的能力已经登峰造极,可现实问题是他现在缺乏一锤定音的能力,部队的后勤问题十分严重,士兵们的饮食已经十分恶劣,每天三顿都是面包和茶水,他本人也仅仅是每顿饭多了一杯葡萄酒和一点牛肉干。如果德国非洲军团和意大利部队的饮食情况尚且如此糟糕,那么部队在弹药和油料等方面的补给自然更为恶劣。

不同于在欧洲作战可以靠火车和公路进行运输,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在北非所消耗的每一吨物资都需要通过海运送达,而从港口将物资送至前线则需要穿过一望无垠的沙漠。抛开意大利皇家海军的运输船队时常遭到英国皇家海军的攻击之外,没有一个靠近前线的港口也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隆美尔而言这可是个大麻烦,物资送到的黎波里再运到前线,路上就会把物资消耗相当一部分,剩下的物资对于前线部队就更是捉襟见肘。就眼下的情况而言,后勤已经成了隆美尔的致命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隆美尔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方案是攻克马耳他岛,这样可以打掉英军在地中海上的前哨基地,极大程度减缓运输船队的遇袭概率。第二个方案则是拿下托布鲁克,此处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前进基地,拥有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非常适合作为隆美尔进攻埃及的前线基地。

考虑到马耳他岛孤悬海外,意大利皇家海军也无力战胜英国皇家海军,发起一次夺岛作战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尝试攻克托布鲁克

在1941年4月11日,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而大规模攻势则在4月14日爆发。可是这种进攻是非常绝望的攻势,因为受限于后勤上的问题,隆美尔真正能用来进攻托布鲁克的兵力只有1.8万人,而英军用于防守托布鲁克的兵力却多达3.6万人,并拥有一些小规模的装甲部队。考虑到托布鲁克是一个坚固的要塞,而且守军可以随时通过海路获得后勤补给,隆美尔这一战实在是前途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进攻在4月16日停止,作为进攻主力的意大利艾略特装甲师损失惨重,折损了几乎全部的坦克,另有800余人阵亡和2400人被俘,隆美尔自己的德国第5装甲团也损失了17辆坦克。

迫于压力,隆美尔不得不转而围困托布鲁克,直至4月30日得到了作为援军抵达的第15装甲师之后才重新发起攻击。可是这种攻势也是隆美尔的最后一击了,他指挥的德意联军没有兵力上的优势,部队的补给也显得捉襟见肘,所以隆美尔的攻势在5月2日宣告结束。

事实上,这远非是隆美尔本人的过错,他的补给实在是过于匮乏,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隆美尔在托布鲁克的攻势注定是失败的。后勤是绊住他的主要因素,如果意大利能通过地中海为他输送足够多的兵力,那么隆美尔自然不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之中,对托布鲁克的攻势也不会被迫停止。

可现实是不能改变的,隆美尔只能放弃进攻托布鲁克,转而以围城战的方式等待机会,至于他念念不忘的后勤问题,直至北非战役结束都没有得到缓解,一直都是他的致命伤。

参考文献:《北非战场》

《第三帝国系列:非洲军团》

《隆美尔战时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