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
琅彩最开始是在铜胎上画珐琅,随后才演变成瓷胎。珐琅彩的烧制是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的胎体十分的轻薄,色彩却异常鲜艳,绘画极其考验其画工的,十分的精细,为我国瓷器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珐
琅彩最早出现在康熙晚期,雍正时期在康熙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因为当时的清朝政府收复了台湾,又废除了海禁,开放了海上口岸,正好在这个时期西方的传教士带来了画珐琅的工艺,引起了康熙的兴趣,这一工艺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被创造在了瓷器上面,这相互一结合就立即诞生了瓷器中的贵族,在瓷器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
到了雍正时期在康熙时代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革,使得瓷器更加完美,加上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评价及亲自过问所以也在瓷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朝代的浓墨一笔。
珐琅彩瓷。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
雍正皇帝即位后,他继承了康熙皇帝对珐琅彩的酷爱。在他的倡导下,珐琅瓷器有了一定的发展。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当时就让他最信赖的十三弟允祥来负责内务府造办处的工作,也具体参与珐琅彩瓷器的烧造。在康熙到雍正六年以前这段时间,珐琅彩瓷器的珐琅料,还需从西洋进口,颜色也只有八九种。到雍正六年,国产珐琅料终于炼成,而且它烧炼出来的花色、品种,比进口料还要多,足以保证珐琅彩瓷的创新需要。 雍正对珐琅瓷器的痴迷程度远胜于他
的父亲康熙。他不仅亲自设计瓷器的样式,就连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器物的高矮尺寸都要一一过问。在历史的记载中,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这一天,雍正皇帝上午先到中和殿、保和殿检视第二天到先农坛祭祀的祭器,回到养心殿后他又批阅了三份奏折,发了两道谕旨。就是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他还对珐琅彩瓷器具体的器型、花样、材料做出细致的批示。
这件雍正御制的
珐琅彩花鸟题诗纹戟耳赏瓶
就是这个时期烧造出来的。这些珐琅彩瓷就作为皇室们把玩的器物一直摆放在宫中。
康熙年间的珐琅画以铜胎画为主,到了雍正年间,珐琅画的内容糅合了中国较为传统的花鸟画技法,因此无论是工艺还是艺术水平上都比康熙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烧制成的这件珐琅器皿一直摆放在故宫内。
由于宫廷对于瓷器的偏爱,明清时期很多烧制瓷器的窑都是官窑。
官窑瓷器是相对于民窑瓷器而言的,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宫中用瓷,因而精美之极。一般民间百姓,是很难有机会见到官窑瓷器的。但在清代末年,随着清廷统治的摇摇欲坠,一些原本为宫廷所用或被帝后嫔妃玩赏的珍贵瓷器,却不断流出清宫,被民间收藏者购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