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河南省重新规划调整,洛阳被纳入进新的郑州都市圈,引起了河南尤其是洛阳网友的强烈反响。洛阳网友“七海伶”有感而发,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河南尤其是洛阳发展所走的弯路和以及造成的惨重后果,提出了对河南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建议,文章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理性客观,对于想要读懂河南近二十年来的发展脉络的朋友们,可读性很强。当然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月6日 星期四

天气

阴转小雨 0~5℃

限行

限行尾号:4和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都市圈发展格局示意图(两会地图截图

本文原作者是“七海伶”,作者好几年都没发过帖子了,因为在北京工作很忙,一般都只是看看高楼迷洛阳版,这几年洛阳在原市委书记李书记的带领下发展的很不错,作者感到很欣慰,尽管河南高考依然地狱模式,但作者还是准备把注会剩下几门考完后拿证回洛阳。但是前几天河南省发布新政策,洛阳被纳入郑州都市圈,趁元旦放假,说几句作者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2006年在原市委书记孙书记结束洛阳执政后,河南开始了首位度政策,但是几步先手棋下来,洛阳直接陷入了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步棋:富士康。

当时洛阳国企洛玻、洛铜、一拖、洛耐、河柴、洛单、洛冷、白马、中信、洛轴、洛建、大阳、537、凌宇、洛阳机车厂、航空连接器厂等大型国企,基本已经完成改革正在全面复苏,此时的洛阳拥有几十万全中国最优质的产业工人,富士康精密轴承、机器人、高端电机的到来对双方来讲是双赢的事情,洛阳有配套的技术工人和产业链,富士康有资金有市场,郭台铭到洛阳考察过,去了关林拜关公,已经基本敲定了投资意向,最终却不了了之,当时的原因宜阳县政府有回答过,原文是“被省政府统一部署”调整走了,富士康的调整也让洛阳保税区晚了整整十几年才批复,洛阳刚有起色的经济因此变得十分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步棋:高铁。

2008年之前的普铁时代,河南有两大铁路枢纽,洛阳和郑州(商丘那样没有货车编组和客车整备能力的只能叫交汇城市不算真正的枢纽),洛阳市区拥有洛阳、洛阳东、洛阳北、洛阳西、白马寺、关林等数个车站,陇海、焦柳两大干线铁路,还有正在推进中的宁洛普铁。陇海铁路郑洛段常年是全路最繁忙区间,洛阳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性枢纽。此时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开始了四纵四横的高铁建设,交通强省河南自然不甘落后,先后规划了郑州米字型高铁和中原城市群环线高铁。

但坏就坏在这里,强化郑州枢纽无可厚非,但郑局和河南却没有多看几步旗,当时高层已经表态全力支持河南高铁建设,发改委也前往重庆沟通洛渝高铁,河南和郑局只需要把郑焦、郑南换成新洛南,这样经过豫西北、西南山区造价最高的铁路就可以由铁道部全部包干。郑洛二线、郑焦、郑南就算省里自行规划,全资也远比新焦洛南便宜的多。高铁时代,重庆走洛阳、郑州进京和走郑州进京时间差不了多少,又经过了人口大市南阳,人均GDP河南前列的豫西、豫北城市,只要规划提上去,河南支持争取一下,新焦洛南原本明年就通车了,可惜旧时代的思维作祟,高铁时代在成就了阜阳、襄阳两城之后,如果不是安徽全力争取京九高铁,并表态河南段不需要河南出钱的话,可能到今天全河南还是只有郑州有两条铁路干线经过。

原市委书记李书记上台后,曾派市发改委前往省发要铁路规划,皇天不负有心人,之后洛阳铁路终于看到了希望,豫西通道进入国家规划,省里也表态支持洛阳铁路建设,但从2017年到2021年,豫西通道年年提,年年不见开工,为什么?因为郑州米字型高铁花光了河南的情谊,再想修豫西通道,铁总只会支持,钱得你省市自己出。2015年之后各种资产资源价格水涨船高,而且别的省市坑都已经提前占住,不仅外省市,连省内南阳都不感兴趣,洛南直连改走洛平,沪洛银除了河南没人支持。结局就是洛阳高铁十年之间未进一米,铁路交通优势丧失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棋:机场。

洛阳机场是河南第一个机场,早在民国就规划了洛阳到西安、天津、南京、广州的航线。洛阳大型国企研究所云集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说和铁路一样,本可作为洛阳的优势资源得到大力发展的,为什么客流量始终不尽如人意,比起宜昌、运城、桂林等地来说差了那么多呢?2018年 曾经有条新闻或许解释了这个问题,对比宜昌襄阳,河南三大机场只有郑州和南阳有省里补贴。加之洛阳机场扩建迟迟无法开工,因此,洛阳机场的客流都分流去了西安咸阳、郑州新郑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步棋:外宣。

洛阳的资源不用赘述,建都史、时间长度、朝代数量在世界都是无双的,有自然风光丰富的小镇栾川,还有中国四大节会的牡丹花会,为什么直到去年,由洛阳人编导的唐宫夜宴才在网络彻底出圈,外省人才知道洛阳在汉唐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呢?这么多年来河南人在网络上,现实中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好,一说就是河南人偷井盖,你再不在意,听着也十分刺耳。直到尹弘省长的防疫政策上了微博热搜之后,河南对外的印象好像变了,再加上去年河南卫视以洛阳为主,其他地市为辅的几场奇妙游登场之后,河南一下成了中国文化的主力输出,多个节目更是由外交部向全世界推介。前几年河南省一直对外主力输出的是祭祖大典、郑州的天下之中,效果十分不好。拥有丰富资源的洛阳对比西安的游客量、旅游收入为什么差距巨大?为什么上饶、赣州的游客数量能反超洛阳?是不是洛阳的交通太差,是不是前几年洛阳只靠自己宣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步棋:工业城建。

洛阳是共和国长子,直到80年代都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十大军工城市,一批全国,甚至全亚洲最大的厂矿云集,十几家国家级研究所,数十家国家级大型施工企业驻扎洛阳,工业科研建工方面都是河南第一全国前十的顶级城市,交通优势突出;关林市场年成交额最高达到全国第六,一些国外政要经常被安排到洛阳参观。当年在洛阳大厂上班是很多人的梦想,外省市很多人都成了洛漂,有人笑称一个拖厂顶某地七个棉纺厂,当时洛老大是实实在在的全国性大城市。然而,成也国企,败也国企,90 年代末国企改革,随着济源建市、小浪底两市共管,洛阳陷入沉寂,但随后原市委书记孙书记入主洛城,经过几年改革攻坚,洛阳再次起飞,十大厂矿全部复苏,原市委书记孙书记提出的洛南大开发,跨过洛河建洛阳的政策之后,洛阳好像又看到复兴的希望。但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随后几经更迭,九都路下马,地铁规划暂停,洛阳经济增长常年位居河南倒数。

2006年开始,先是中铁隧道勘探设计院,然后是十五局(以前就有走的念头被洛阳劝了下来)、隧道局、石化院,再加上部分搬走的中机四院、十院、洛阳有色金属研究院、洛阳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冶六建、中建二局二公司、中铁二十四局四公司、中航锂电、洛玻实验室……这些扎根几十年的企业的离开,让洛阳再次迎来了至暗时刻。这么多优质企业搬离的原因是什么?洛阳没有政策、没有资金,河南对有着雄厚基础的洛阳支持不够,它们待在洛阳看不到任何希望,全国各地进入基建狂潮的时候洛阳按下了暂停键。几年之后郑州成了国家中心城市,而洛阳已经成了别人口中的三、四线小城市。

或许从洛阳石化1800万扩能改造,大乙烯能看出些端倪:从2012年立项,兜兜转转近十年才把输油管道建成,这种几百亿真金白银投资,对 GDP、税收有着巨大提升的大项目,如果省里帮洛阳全力争取,是不是速度能更快一点?石化这种高端行业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帮洛阳、帮河南在全国城市的激烈竞争下分得一大杯羹。但愿洛阳石化别像台塑大化纤一样,华阳电厂都建好了,最后还是因为某些原因黄了。

再看看现今的关林,看看市区到白马寺破烂不堪的道路,看看仍停留在旧社会的洛阳火车站,凭这些城建水平,还怎么留得住人才和企业?外来客商来到洛阳,能不被吓到逃离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不得不感叹洛阳的底子真的雄厚,一招就能将其他地级市打入凡间。不得翻身的臭棋洛阳硬扛了五下,苟延残喘的洛阳还想再奋力一搏,在原市委书记李书记的带领下,在省里的支持下,立交、快速路、医院遍地开花,洛钼、中航光电、725也完成了蜕变;中航工业、洛玻、洛耐、洛轴、洛铜、洛单、中车洛阳、黎明院等国企纷纷加大了对洛阳的投入,洛阳好像又看到了希望。然后就是前几天的郑州都市圈规划又炸开了锅,洛阳人又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政策未出之前谁也不能断定洛阳的未来,但我还是希望省里能看一看洛阳,洛阳还有 613、612、725、黎明院、中航光电、中油一建、中交二局二公司、河南安装这些广州、武汉盯着的优质企业院所;四院、十院、有色院也没有完全搬迁;洛玻的电子玻璃、中航光电的连接器、洛单的硅晶圆、万基伊电的高端铝钛材料、中航锂电的电池还有不少优势产业,如光伏、机器人、新能源、军工企业。这些产业都是未来几年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不能因为这些企业不在省会就不管不顾。

有些河南人总说合肥投中了蔚来、京东方,但当年中航锂电出走常州的时候你在哪呢?常州再有钱也比不过河南吧,河南当时若出资控股,是不是河南自己的宁德时代就诞生了呢?又有人说河南不受重视,没有优质企业,那请你看看洛阳的国企,这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哪一家复苏不是能提供海量工作岗位的巨无霸?只要河南帮一帮洛阳争取下政策资金,扶持下洛阳的企业,最终受益的不还是全体河南人?

希望未来河南能多扶持一下洛阳的这些国企,扶持洛阳的老企业比去外面招商引资一家新企业要容易的多,而且这些企业扩产的时候,优先想的还是在洛阳扩产,千万不要让这些优质企业再流失了。

来源:最中原/文:七海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