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报讯(记者 靳天龙)面对突然严峻的疫情形势,天竺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针对农村地区卫生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群众防范意识比较薄弱,春节返乡人员等实际情况,坚持力量下沉,多措并举,采取“1234”工作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一个引领,奠定防疫基础。一是坚持支部引领。印发了《关于成立福银高速天竺山出口疫情防控排查监测点临时党支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疫情防控的排查员、宣传员、勤务员。二是成立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人,完善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强化统一调度,高位引领农村防疫工作。紧盯社会治理终端细胞,压实各支部和镇属单位工作职责,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镇、村联防联控机制,认真落实上级工作安排。三是组建三支队伍。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队、组建群众自愿志愿队,值守在路口卡点、行走在乡间地头,用耐心换安心、用“脚板”补齐排查漏洞,细致排查、暖心服务,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实,并大力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形成防控合力。

聚焦两个重点,切断疫情传播。一是牢牢扎紧“外防输入”的关口。 在福银高速天竺山出口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天竺山镇政府、卫健系统、县交通、县公安等部门安排人员值守,开展查控联勤工作;在各村(社区)出入境路口和边界都设置了监测点,由村“两委”牵头,发动“四支队伍”、广大党员、村组干部、网格员、村民等人组建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在村口重要出入地段设置检查点,以“七步走”工作法(即一停车、二询问、三测量、四登记、五研判、六报告、七放行),不漏一车一人,隔断人员流动;组织对全镇各寄递企业营业处理场所收寄、投递冷链食品、域外海鲜及冷冻肉类产品等全面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客户企业名录和密切接触从业人员信息台账。二是压紧夯实“内防管控”的基础。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严格按照“人盯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模式,采取分片负责、逐户排查、定点管控的方式,逐个摸排,建立台账,对中高风险地区往返人员建立了“村数据、户承诺、户提醒、人台账”等管控措施,全面摸清底数,全力管控重点人群,全方位筑牢新冠肺炎防线;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做好相应防控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最大程度切断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途径,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和风险处置工作,严格落实风险地区返回人员“14+7”隔离措施,动员计划返乡人员非必要不返回,坚持“管住人、少集聚、少流动”的阻断限流措施,确保辖区内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强化三项措施,扫清宣传死角。针对农村手机、多媒体平台使用率低的宣传盲点,一是依托镇域公众微信号“花海天竺秦岭凉都”和各级“人盯人”+微信群及时发布或转发省市县官方信息,同步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群众居家减少外出要求和外地人员返乡举报机制。二是利用覆盖各村镇的应急广播和车载移动广播“村村响”,滚动播放接地气的本地疫情防治“顺口溜”,调配移动广播车、移动小喇叭,不间断进行村内循环播放,疫情防控动态新闻、疫情防控知识等。三是针对家较远的村民,上门进行宣传讲卫生、戴口罩,特殊时期不串门、不聚会、不扎堆。全覆盖引导村民正确理性对待疫情,科学防治防控,打通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落实四个全面,重点精准防控。为减少村民聚集,阻断疫情传播。一是注重防护、文明防疫。疫情期间,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公筷分餐”等良好文明习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场所。减少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出行,听从当地政府疫情防控安排。二是就地过节、减少流动。倡导不走亲访友、不外出聚会,不扎堆、不串门,不离山、不返山。保持清醒头脑、理性防控,不传谣、不信谣,保持良好心态。三是喜事停办、丧事简办。疫情防控期间,倡导“红事”一律停办,“白事”经报告后一律简办,积极践行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倡议将婚庆、喜宴等喜庆事宜延期举办或停办;丧葬事宜从简办理,及时向所在村(社区)报备,严格控制参加人员范围,并做好必要的防护防控措施。四是贴心服务、为民代购。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收集掌握农村居家观察人员生活需求,通过集中配送、集中采买等方式购置生活必需品,保障生活需求。截止目前,共劝退23起家宴席,简办备案白事6起。

疫情防控是一场还在进行的“大考”,检视的是基层党组织的责任,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担当。下一步天竺山镇将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把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做实做细做到位,扎紧织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