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提醒

当前昆明市稻飞虱局部暴发

同时发布防治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7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昆明市农业病虫情报2024年第8期:加强稻飞虱监测和防治”显示,当前昆明市水稻普遍进入分蘖期,6月中旬以来,稻飞虱在昆明市局部地区呈暴发态势,请各县(市)区加强稻飞虱监测调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组织开展防治。同时,密切关注由稻飞虱传毒所引起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如有发生,请及时核实、上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昆明市监测点调查,5月17日晋宁区夕阳乡稻飞虱开始发生,始发期较去年提前7天,田间百丛虫量平均为160头,最高为400头。6月上旬寻甸县金源乡田间稻飞虱百丛虫量平均达到1200头。进入6月中旬以来稻飞虱田间虫量上升较快,6月13日东川区田间稻飞虱百丛虫量平均达2700头,虫口密度是上周的9.7倍,最高达11400头,田间虫态以若虫为主,占80%以上。截至6月14日,全市稻飞虱累计发生1.02万亩次,各县均有发生,发生面积较上周增长80%,较去年同期偏低15%,全市累计开展防治0.62万亩次,其中晋宁、寻甸、东川等县及时组织统防统治0.31万亩次。

6月10日以来,昆明市稻飞虱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均增长较快,近期昆明市各地降水较多,利于稻飞虱迁飞虫源降落为害,同时,当前水稻普遍处于分蘖期,植株幼嫩,稻飞虱取食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吃黄落塘,请各县(市)区植保部门加强、加密田间调查、监测,及时预报虫情。

同时,昆明市农业农村局还发布了防治建议。根据监测情况,当田间稻飞虱虫口密度达到500-1000头/百丛时,及时组织防治,以统一防治为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快速压低田间虫口密度,减轻为害。药剂可选用噻虫嗪、吡蚜酮、20%以上含量的吡虫啉等,当田间成虫比例较高时可混配80%敌敌畏,并加入有机硅等助剂,增加农药展着程度,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前排水,施药时压低喷头,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位,施药1天以后再复水。

稻飞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飞虱是同翅目飞虱科昆虫。体形小,像微小的蝉;口成针状;成虫有半透明的翅2对;头部一般较尖,触角粗短并在末端有1根刚毛;后足胫节末端的内侧有粗刺。

稻飞虱多栖居在近水源、地势低洼、杂草丛生且生态环境较稳定的地方。喜湿,不耐高温干旱。具有迁飞性和趋光性,且喜趋嫩绿色。植食性,其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水稻有专食性。

稻飞虱成虫、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为害,其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能阻塞输导组织或引起稻株萎缩。

来源 都市时报综合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