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临床仲景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圣济总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经有人问我,文老师,你如此孜孜不倦地科普中医,能有什么价值?

难道,你想让所有中国人,都成为中医大夫吗?

我说,无需成为中医大夫。只要更多的中国人,能懂一些基本的中医道理,脑海中有一些中医理念,我就知足了。

因为,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如今若反倒为中国人不熟悉,那作为当下的中医人,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祖宗?

现在, 我给你说一则医案故事。你看看,缺乏中医常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2岁,是一个教师。

这个人,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反反复复发作口腔溃疡。

你想想,作为一个老师,她总得讲课吧?

可是,嘴巴里有口腔溃疡,你让她怎么讲课?

所以,两年的时间里,她大受折磨。她实在想不通,自己为啥上这么大的火。

怎么办?吃药。两年来,她吃了多少去火、消炎、清热的药,她自己也数不清了。

生活中,她也处处小心。每一次吃东西,她都会在心里习惯性地盘算一下:“这玩意儿上火不”?

可是,就算这样,她的口腔溃疡也一直没消停。

到最后,她没办法,求治中医,准备喝汤药试试。

对,为了一个口腔溃疡,她准备喝汤药。这事儿说出去,都可能被人笑话。

刻诊,见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苔面发干,两侧唇腮、舌下有椭圆形的溃疡,创面颜色灰白,略有凹陷,周围颜色淡红。吃东西或说话的时候,有强烈刺痛感。

患者自述,现在被这个口疮折磨得,头晕体乏,身体倦怠,食欲全无。嘴里淡,没滋味。动不动,还有些恶心,吐口水。喝水的时候,顶多就是含在口中漱口。

当时,患者还问医家,说你这里还有没有什么能去火的药?两年了,我实在受够了。只要能去火,我什么药都可以尝试。

医家答:再这么去火,怕是一辈子都好不了了。

接着,看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生甘草20克,蜜制干姜10克,川黄连2克,吴茱萸4克。

同时,配合一点外用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之后,溃疡面开始缩小,颜色转红,痛感大大减轻。

当服用药物15剂之后,患者的溃疡面已经完全愈合。两年缠绵不愈的顽疾,终于有了彻底好转。

接着,医家为患者以香砂六君汤后续调养。最终,患者生活恢复正常,而且经过随访,长期未曾复发。

这张医案,曾刊载于1985年的《黑龙江中医药》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查阅一下。

现在, 我来说说这里的道理。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口疮,即老百姓所说的口腔溃疡,不完全因为上火。

有些人,心火偏亢,肝火偏亢,心脾热盛,湿热内蕴,这些的确可以引起口腔溃疡。但是就临床观察来看,有相当多的人,口疮反复发作,源于中阳不足,也就是所谓脾胃阳虚。

对这一点,宋代古籍《圣济总录》有一段话说得好。它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郁热所致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

拿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吧。你看,她舌质淡,苔薄白,食欲全无、口淡,呕清水,神疲体乏。这些都比较明确地告诉我们,患者脾胃阳虚

由于脾胃阳虚,水湿不化,所以患者喝不下水。所谓喝水,不过是漱口而已。

中焦脾胃阳虚,水谷精微化生乏源,口腔黏膜就得不到有效滋养,于是会形成顽固的口腔溃疡。或者可以理解成,中阳不足,寒邪内积,逼迫虚热上浮,令患者生口疮。无论怎么理解,其病根儿,都在于脾胃阳虚。

应该说,这是上文医案里的女患者,反复发作口疮的原因。而她中阳不足的因由,除了先天体质等因素外,还可能和长期服用清热去火之剂有关系。可以说,这类药,如果再接着用下去,她的病情好转,恐怕就遥遥无期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温补中阳。

咱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甘草20克,蜜制干姜10克,川黄连2克,吴茱萸4克。

这里头,其实用到了甘草干姜汤的化裁。

甘草干姜汤,是源于《伤寒论》里头的经方,特别简单,就俩药,分别是炙甘草12克,干姜12克。它起到的作用,就是温复中阳。其中,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健脾益气。

患者不是中阳不足吗?那好,就用甘草干姜汤来应对。这是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其中的甘草,医案利用生甘草,取其在健脾益气的同时,所兼具的清热之效。

在这个基础上,用黄连清浮游之火,用吴茱萸引热下行。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个小医案,我们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对顽固的口腔溃疡,我们不能一条路跑到黑,认准清热去火而不知变通。有些人就是这样,在嘴巴里爱上火的同时,容易便溏,吃不得凉的,口淡,食欲不振,甚至中脘隐痛,舌淡苔白,或者舌苔白润,脉象虚细沉迟。这个时候还去火吗?不应该了,而是要补益中焦之阳。文中所述这个配伍,算是较好的例子。非专业读者,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适当借鉴。

其次,我们应该主动学习一些中医里的辨证思维。有多少人,和医案里的女教师一样,走了两年的用药弯路呢?去火的凉茶,一杯又一杯、一罐又一罐。结果呢?毛病越吃越重、反复发作。文老师希望,大家通过对中医基本辨证知识的学习,在面对身体不适的时候,能多一些科学理性的认识,少遭罪,少花钱,少走弯路。这就是文老师做中医科普的意义和价值。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