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经典,主要记录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像我们熟悉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出自这里。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坛经》

释:对于开悟的人来说,做任何事都会增长智慧,都会保持心性修行,那就是功德。所以,不要太拘泥于形式,心性到了最重要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坛经》

释:如果心性通明,那万物在自己眼里都是通明的,无论变化也好,繁杂也好,心性通明,不为所动,这便到了成佛的境界。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坛经》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坛经》

释: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心,修学佛法不过是空谈,所以学法也无益。如果能明心见性,认识本心的话,那就是大丈夫、天师、佛。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坛经》

释:自己经历了苦难,便会对经历苦难的人产生悲悯之心;如果是冷冰冰的,不能对众生慈悲包容,那和石头又有什么区别呢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坛经》

释:处于迷途时,需要别人的帮助走出来,自己开解了,也能走出来,二者虽然都叫度,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不一样的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释:这句话也比较常见,哲学领域里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一句话,我若不思考,世界便不存在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坛经》

释:本来无一物,心性也是,无论众人还是自己,并无法则

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坛经》

释:世界本空,所以能容纳万物,包括日月山河、人间善恶、飞禽走兽、地狱天堂……,我们的内心、本性也应如此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坛经》

释:本性中包含万种佛法,万法亦在本性中,世间的善与恶,不取不舍,也不让其沾染,这就可称为大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坛经》

释:般若即智慧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坛经》

释:什么是菠萝蜜呢,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此岸到彼岸。如果人太过于执着,那就有了生死,那就是此岸。如果我们离开了随缘而生的境界,生死就没了,就像水一样平静通畅,那就到了彼岸。这样的境界,就是到了那边的岸,也就是佛经中菠萝蜜。

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

释:若内心真正有了大智慧,一瞬间各种妄念偏见全部消除,也就一下子成佛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

释:佛法是佛祖创造出来的吗,不是,他本来就存在世间,如果与芸芸众生隔离开来去求佛的话,那是求不得的。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坛经》

释:能认识自我心性是功,能对众生平等相待是德。念念之间没有滞涩挂碍,常常能在日常中见到这种自然心性的运用,把本心妙用到生活中,就是功德。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坛经》

释:世间万物皆有生灭,除了佛法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坛经》

释:佛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要想见到佛,就要先见到自己的心,如果众生悟了,众生就是佛,如果迷了,自然见不到佛!众生自度,方能达到彼岸。

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坛经》

释:诤讼就如同一座巨大的须弥山,邪心邪念便如同无边的海水,妄念所生的烦恼就如同海水泛起的波浪,毒害之心就如同水中的恶龙,虚妄心便是此中的鬼怪,因执迷妄念而永不停歇的劳作便是海中的鱼鳖,贪婪之心与嗔怪之心就如同永无宁日的地狱,而对此的愚痴则令人堕入畜生之道。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坛经》

释:外不着于相是为禅,而内不乱于心是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修行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