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原祎鸣
编辑 | 谢欣

据天津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天津”消息,1月9日0-24时,天津市新增2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在1月8日24时,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最早确诊的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经分析比对,并经中国疾控中心确认,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均属于VOC/Omicron变异株(BA.1进化分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此次天津疫情是奥密克戎变异株首次在中国本土社区传播。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例至少已经传播了三代,并可能在社区里已经持续传播了一段时间。

天津也是国内首个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境外输入病例的城市(2021年12月9日),不过此次天津最初2名确诊病例感染的奥密克戎毒株,与天津之前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奥密克戎变异株序列均不能确认为同一传播链。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流行病学回溯研究发现,奥密克戎的平均传播速度为一代2.7天,如果传播到第三代,可以推算是将近9天的时间,但事实上天津市内的传播很可能不止三代,传播也不止9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连夜核酸检测。图据人民日报

而据《安阳日报》10日消息,1月8日,河南省安阳市发现2例本土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个案。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基本锁定病例感染来源为2021年12月28日从天津市津南区返回安阳市汤阴县的1名在校大学生。

这说明奥密克戎在天津隐匿传播的时间至少提前至2021年12月28日,至今已有14天。从蔓延到发现的时间,已错过7天控制疫情的黄金窗口期。

常荣山介绍到,疫情防控黄金窗口期是指在首次发现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的日常活动场所做完2轮以上全员核酸检测,“捞”出所有阳性病例的时间。根据上海的历史案例分析得出,这一时间大约为7天。

除了传播速度快外,奥密克戎的另一特点是症状轻微,主攻人类上呼吸道,症状和轻微感冒类似,患者可能并不确定其是感冒还是已感染新冠,也并未主动上报,这无疑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为其隐匿传播加大了可能性。

虽然目前官方通报称,此轮疫情病例和天津市已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奥密克戎变异株序列不能确认为同一传播链,即并非境外输入病例导致天津市疫情的传播。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告等多位公卫专家均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奥密克戎来到中国一定是从境外通过某种途径传播的,也就是说境外输入的防控工作仍然有所疏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防疫现场 图据人民日报

卢洪洲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既然是输入性病例,最重要的就是“把住”输入的关口。对于新冠病毒的传播而言,在早期及时的发现疫情是最关键的。金冬雁也表示,即使是其它毒株而非奥密克戎,也都存在着患者自身判断不清是否为感染新冠的情况,因此还是要主动排查。只要前期的排查够严格,是可以做好防控、不至于蔓延到社区传播。

卢洪洲表示,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输入关口的防控人员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具体而言,相比较以前将国际航班的服务人员、入境人员、冷链物流的相关人员定义为“高危人群”,现在则应该进一步扩大范围,包括到全部物流行业人员、通关人员等。

“到了冬季,飞机就是一个大冰箱,邮件等物品上也都可能有病毒存活,而且奥密克戎感染者症状轻微,因此还是要进一步加大检测的力度和范围,主动去查。”卢洪洲解释到。

因此,在新冠变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交通运输、物流运输方面的高暴露风险人群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提高检测的频率和扩大人群范围,卢洪洲认为。

而金冬雁则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建议,其表示,目前的核酸检测的质量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奥密克戎的病毒载量较德尔塔要低很多,这就对试剂盒的灵敏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在很多地区在做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仍然采用 ‘10混1’ 的做法,灵敏度又降低了10倍,漏检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金冬雁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月9日,天津连夜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图源:澎湃影像

并且奥密克戎的传播周期很短,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很可能在两三天之内就完成了核酸阴性转阳性转阴性的过程,这也对取样的频繁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冬雁补充说到。

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新冠病毒在十余天的时间里已经蔓延至了社区中,排查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只能采取“大炮打蚊子”的办法,进行耗时耗力的全员核酸。

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天津发布”1月10日消息,将在天津市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争取用48小时左右时间摸清疫情风险底数,消除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对此,金冬雁表示,事已至此,如今只能先“灭火”。目前新冠病毒可能已在天津市内较大范围传播,流调的速度已然跟不上新冠传播的速度,也只通过全员检测去发现感染者,然后再去精准防控。“把感染人群的路径摸排清楚,天津的人员流动非常高,因此需要及时判断出天津涉疫人员的流动范围,才能进一步进行精准防控。”金冬雁解释到。

相关报道:

天津奥密克戎隐匿传播已至少14天 安阳为同一传播链

据安阳日报10日消息,2022年1月8日,安阳市在主动检测人群中筛查发现2例本土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个案。1月9日经河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显示2例本土病例感染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分支,经分析比对,与天津市津南区现有本地疫情属同一传播链。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基本锁定安阳市本次疫情的感染来源为2021年12月28日从天津市津南区返回安阳市汤阴县的1名在校大学生。

即日起,河南安阳内黄县六村乡袁六村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汤阴县育才中学、古贤镇大朱庄村划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这也意味着,奥密克戎在天津隐匿传播的时间提前至2021年12月28日,至今已有14天,并涉及天津、河南安阳多所学校。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在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例至少已经传播了三代,并可能在社区里已经持续传播了一段时间。

而在此次本土奥密克戎病例的初发地——天津市津南区,阳性感染者人数在24小时内翻了一倍

根据天津卫健委最新通告,2022年1月8日21时至1月9日21时,天津市津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咽拭子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已转运至市定点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治疗。

第一财经梳理昨日天津新增的20名阳性感染者病例发现,其中,9位为15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感染者年龄最小仅为5岁。

从传播途径来看,7名新增阳性感染者为本轮疫情阳性感染者2的密接。阳性感染者2是津南区咸水沽第七小学学生,居住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患者近14天也未离开过天津。这名阳性感染者的轨迹显示,从2021年12月27日起,曾多次往返于咸水沽第七小学。

从分布来看,昨天新增的这20名阳性感染者,除了有天津津南区封控区和管控区咸水沽镇、辛庄镇的居民,还有一名10岁阳性感染者为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人。

按照津南区的防控部署,双桥河镇属于防范区。“该区居民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出门,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筛查期间,禁止离开本区域。管控期间,非必要不离开防范区。健康码绿码。”

9日21时起,经天津市防控指挥部研判,并经天津市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天津市津南区辛庄镇林锦花园24号楼划定为高风险地区,将天津市津南区辛庄镇林绣花园5号楼、辛庄镇林锦花园26号楼、辛庄镇林锦花园19号楼、辛庄镇林锦花园15号楼、咸水沽镇众惠里5号楼、咸水沽镇丰达园10号楼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从累计数据来看,天津津南区已有40名本土奥密克戎病毒的阳性感染者,其中2例阳性感染者已被确定为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穿透力强”是本轮天津疫情的特点,也是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特点。世卫组织(WHO)研究表示,现有证据一致表明,同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显著的传播优势。在出现奥密克戎毒株社区传播的国家,其传播速度明显快于德尔塔毒株,倍增时间为2至3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密克戎毒株 资料图

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2021年12月25日以来,天津迁出人口流入最多的省、直辖市为北京、山东、河南、辽宁、山西等。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日发布消息称,我市疫情防控面临境外境内双重风险。本市人员非必要不去津,天津人员非必要不来京,建议京津通勤人员居家办公。

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为全力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筑牢首都疫情防控“护城河”,1月9日凌晨,天津市疫情防控小组和指挥部发布公告,自9日7时起,正式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全员核酸筛查,并在前24小时内完成津南区、南开区、东丽区、西青区全体居民的核酸检测。

从今日7时起,天津其他12个区的全体居民也将在24小时内完成区域内人员核酸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