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四川省内江市发改委表示,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内江机场名列其中,这意味着,内江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将加快,为接下来开工建设夯实基础。由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场布局也增多一个,呈现多点布局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空运输需求旺盛

2021年10月,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包立超在《民航新型智库》发表了一片论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成渝机场群建设发展策略》,文章从数量布局上对成渝地区的机场进行分析。

据悉,截至2021年10月,成渝地区现有运输机场10座,其中民用运输机场6座(成都双流、成都天府、重庆江北、达州、黔江、万州,其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于2021年1月22日完成试飞),军民合用机场4座(宜宾、南充、泸州、绵阳)。此外,阆中机场正在建设,预计年底通航。至2025年还将新增乐山、雅安、遂宁3座民用运输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立超分析认为,近年来,成渝机场群的航空运输需求旺盛、业务量稳步提高。航空客运方面,2009-2019年成渝机场群旅客吞吐量从3778.9万人次增加到11090万人次,年均增速达11.27%,略高于全国旅客吞吐量的平均增速(10.75%);2019年成渝城市群旅客吞吐量占全国的8.14%。航空货运方面,2009-2019年成渝机场群货邮吞吐量从57万吨增加到110.7万吨,年均增速达6.86%,2019年成渝机场群货邮吞吐量占全国的6.47%。

随着成渝城市群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渝机场群也开始迈向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发展的新征程。

新机场带来新变化

在上述的论述中,没有重庆新机场和内江机场的详细阐述,而这是后来的新增变化。

2021年12月,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重庆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预留工程立项(代可研)报告编制招标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根据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机场集团”)批文,重庆新机场项目地址位于重庆璧山正兴镇和丁家街道范围内。

前期,2021年6月24日,《重庆新机场总平面和航站区规划设计方案创意征集公告》启动招标工作,标志着重庆第二国际机场即将正式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该公告指出,重庆新机场本期以2035年为设计目标年,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远期目标年为2050年,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0万吨。新机场预计规划3—4条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占地约37平方公里。

而内江机场也让人期待。

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勋表示,“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叠加,最终让内江得以从无到有,圆遂“机场梦”。

从“天时”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释放了政策红利。内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内江将加快产业内江、生态内江、甜蜜内江的建设步伐,推动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宜居宜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的进步,建设内江机场正逢其时。”

从“地利”上来看,刘勋介绍,虽然内江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成都、重庆、绵阳、泸州、宜宾等都有机场,但按照民用航空发展的相关规定,内江与周边有机场的城市距离适中,空域及气象条件能够满足一个新机场的安全运行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也能满足机场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安全运行要求。

形成良性协同运营格局

在包立超看来,目前成渝两地的机场,还没有实现机场群良性协同运营的格局。

他分析称,目前,双流和江北两个核心机场相隔不到300千米,从全国、全球航空网络来看具有相同的航空区位。今后,两个机场要实现对周边机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大带小的方式,实现周边机场的发展。

此外,他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中,成都和重庆均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因此,对于小型机场的发展,也更加地迫切。

包立超表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目前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从最早的“成渝经济走廊”到现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及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已从单一的交通运输设施演变为具备强大影响辐射力的城市功能节点,在带动城市的综合开发和产业调整、增加地区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构筑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功能协调、分工合理的世界级机场群是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