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圣人。

毛主席治史极深,却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差点要了清王朝的老命,什么满蒙八旗兵、各省绿营兵通通不是对手。看到正规军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朝廷下旨各地豪强地主组建团练抗击太平军,碰巧曾国藩因母亲去世,需要回湖南湘乡老家治丧,在老家的曾国藩凭借自己的师生、同乡关系,拉起了一支团练。

毛主席说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中“完美无缺”,可见对其评价之高,但是观看曾国藩最初对阵太平军却是屡战屡败,最终在实战中才摸索出来经验,发明了一套克制太平军的“呆”战术。就是这样一个“完人”,看起来却有点“笨”。

笨人不笨:

笨人不笨:

提及曾国藩的笨,主要有三件事:

一是、“背书不如贼”,在曾国藩的老家依然流传这样一则故事,一个晚秋的黄昏,曾国藩正在家中背诵《岳阳楼记》,一盗贼潜入了其家中,看到他正在背书,就在房梁上潜伏着,准备等他背完睡觉后,好好地偷上一把。

结果梁上君子都睡了一大觉了,眼见天都亮了,可曾国藩还是没背会,盗贼很生气,都说“贼不走空”,这下要空手而归了。怒而跳下,对着曾国藩张口就骂:“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连我都会了。”说着背起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然后扬长而去。这让曾国藩幼小的心灵很受伤,难道自己真的太笨了吗?不应该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秀才考七次”,尽管被小偷嘲弄“笨”,但曾国藩一直用功读书,不过一连考了六次秀才都未能考过,这深深地打击了曾国藩,直到1833年,曾国藩在第七次终于考中。

在第六次考试,曾国藩的文章更是被“悬牌批责”,就是选出来一批典型的文章给大家作为反面文章教材,说他的文章“文理欠通”,要引以为戒,差点让曾国藩放弃了科举之路。

三是、时人评价,梁启超就说,曾国藩在当时的贤杰中“最钝拙”,李鸿章也评价他“缓儒”,就是反应太慢。曾国藩说自己天资愚钝:别人能读两三行的书,自己还不能读一行。

但曾国藩真的是笨吗?古代科举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7岁高中进士的曾国藩,岂能说是“愚笨”之人。要知道铁嘴铜牙的纪晓岚30岁中进士,宰相刘罗锅32岁中进士,左宗棠一直没考中进士, 62岁还准备放下出征新疆的大军,准备回去参加进士考试?

其实曾国藩如此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父亲秀才考了17次才考中。不过也正是如此,才养成曾国藩脚踏实地,从不投机取巧,就比如后来创办湘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从而成功克制了太平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叫“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指曾国藩要求部队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查看地形,选择一个背山靠水的好地方,立即修墙挖壕,对于壕沟的高度、宽度,围墙的厚度等等都有严格规定。就是要把营寨建成一座坚固的营寨,让敌人啃不动,而且要求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的壕沟。

这种战术看起来好像有点保守,我们看古代的战争,很多名将都是以少胜多,千里奔袭一战而下,结果打了几千年的战争,到了曾国藩这里,突然来了个大变样。

其实这正是曾国藩一步步摸索出来最适应湘军的战术。

1854年2月(咸丰4年),曾国藩发布了一篇《讨粤匪檄》,然后带着他的老乡们,从老家出发,准备拯救苍生。不过初战不利,先是岳州陆战不利,后靖港水战又败,急得曾国藩想要投湖自尽,因为战事不利,曾国藩还被革职。

曾国藩痛定思痛,重整旗鼓,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打了不少胜仗,可是在第二年2月,太平军西征,江西湖口之战,曾国藩再次败得一塌糊涂,仅以身免。这让曾国藩认识到太平军的强大战斗力,想要迅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徐徐图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7年2月,曾国藩以父亲去世需要回家奔丧为由,返回老家守丧,在老家蛰伏将近一年半。期间曾国藩仔细分析了太平军,想破解之法,一年半的时间终于让他想到破解太平军的新战略战术。

根据清朝张德坚编写的《贼情汇纂》中写道,太平军“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背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者。”

总结起来就是,太平军这群“刁民”,不喜欢读圣贤书,竟然还颇知兵法,擅长运动战,总能在运动之中找到清军的弱点,攻而克之。打不赢就撤走,不纠结一城一池之得失,这是太平军的一贯做法。从金田起义开始,到攻克南京,太平军一直是这样的战术,号称百万大军,其实不过是携裹了很多百姓而已,这样的军队吓唬人可以,一遇到强硬的对手就完犊子了。

所以曾国藩决定“以静制动”,一是因为坚守壕沟阵地的胜率更高,二是进攻的兵力多了,肯定会露出破绽,到时候再给予其雷霆一击。

这正契合了《孙子兵法》中的:“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善打仗的人,就算打了胜仗,也没有什么过人计谋,看起来也是武功平常,完全是靠实力碾压对手,打起来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孙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非奇谋妙计,所以说“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为最不可取的做法,毕竟城墙坚厚,在近代以前城墙是非常不容易攻克的。

所以曾国藩决定采取 “结硬寨,打呆仗”剿灭太平军,他后来对自己的战术总结说:“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够智慧了吧,可他一生从不弄险,所以对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不予采纳。

1858年7月,接咸丰帝的旨意重新复出。

曾国藩带着他的新战略战术,向太平军发起了进攻。

战术上采用“结硬寨,打呆仗”,战略上则是,不惜一切代价攻占安庆。

为什么要攻打安庆?咸丰可是严令他恢复江浙地区,那里是清朝的财赋重地,因为在曾国藩看来,这里位于南京上游,是南京的屏障,一旦攻克安庆,南京自然也就跑不掉。

1859年,11月曾国藩拟定了一个四路围攻安庆的策略,1860年6月20日,趁着太平军东征之际,数万湘军合围了安庆。按照曾国藩的“呆”战术,前敌总指挥曾国藩四弟曾国荃,命令部队在安庆城外掘了内外两道宽8丈、深3丈的壕沟,内壕用来围城,外壕用来阻拦援军。彻底把安庆城围死,跟中国古代“围三缺一”的战术完全相反,湘军就是要“斩草除根”。

安庆是南京的门户,洪秀全谋划了一个“五路救皖”之策,但面对湘军已经挖了两个月的壕沟,援军无法突破湘军壕沟,城内的太平军更是无法突围而出,围困一年多,城内弹尽粮绝最终被攻克。

安庆围城战的胜利证明了,曾国藩呆板的军事教条“结硬寨,打呆仗”是有效的,于是在南京继续采用了这个战术,攻克了天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彻底平定了天平天国运动。

为什么这个战法这么有效?因为曾国藩完全摸清了那个时代的战争诀窍,湘军的装备冷热兵器各占一半,这让湘军可以发挥自己的远程武器的优势,避免与太平军进行近身肉搏战。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多次要求下属“不得浪战”,其实就是不得与敌人搞近身肉搏战。“贼寇末路,但尚有精兵强将数万……万不可速战、急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也是曾国藩的无奈之举,因为王朝末期,已经很难组织起一支有勇气肉搏的军队,一旦近战崩溃的概率增大,所以推广了这一战术。自从曾国藩推广了这一新战术,湘军作战少有败绩,就算被打败,损失超过3000人的损失也比较少。

坚固的壕沟工事、配合火枪火炮(其实就是堑壕战),防守获胜的概率远大于进攻获胜的概率,这让湘军已经占了上风。这种战术思想正合《孙子兵法》上说的:“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于打仗的,要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找获胜的机会。

在欧洲大放异彩:

在欧洲大放异彩:

一战之前,欧洲战场一般采用的都是“排队枪毙”战术,这个战术自17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了200多年。中国虽然从近代开始落后于世界,但是对于新事物总能想到最佳的运用方法。而这一“结硬寨,打呆仗”的傻瓜战术被英国人戈登学会了,因为他曾来中国担任洋枪队的指挥官,见识到了曾国藩这一战术的威力。太平天国结束后,戈登几经辗转于1884年被调往苏丹担任总督,去平息“马赫迪起义”,面对彪悍的阿拉伯骑兵,戈登想起了在中国学会的傻瓜战术,以堑壕战消灭了大量的起义士兵,以少量的孤军在苏丹喀土穆坚守了一年之久。

不过这种堑壕战还是在欧洲大范围的推广。

一战时期,原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的欧洲人,把这场战争足足打了4年之久,双方完全放弃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协约国和同盟国把曾国藩的傻瓜战术进行了升级,各自在阵地深挖壕沟,配 以铁丝网、机枪、火炮,把阵地变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防御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见识过升级版“堑壕战”威力的英、法、德三国,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双方投入了超过300万兵力。德军在索姆河前设立了三道防线,英法联军动用了3000多门火炮、300多架飞机,进行了7天轰炸后以为已经摧毁了德军阵地,可是当轰炸结束,英法联军发起冲锋时,德军亮出来了一战的大杀器“马克沁机枪”,第一天英军就伤亡6万,持续5个月的战役,让英法联军伤亡接近80万,这也让索默河战役得了一个“索姆河抵御”的称呼。由于杀了太多的英法士兵,有些德军机枪手已经崩溃了,因而当英法联军冲锋的时候大喊:撤退吧,不要来送命了!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还使用人海战术进攻,即炮火轰击之后,步兵依然以线式战术(就是俗称的排队枪毙战术),排成横列前进,这简直成了马克沁机枪的试验场,大部分士兵还没到达战壕就被射杀了。

此战之后,传统的排队枪毙战术基本就告别战场了。

而惨烈的“呆”战,在一战中致使将近1000万的士兵战死。

而即便是二战时期,这一战术依然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苏军将德军26万包围在城内,德军面临当年太平军在安庆城的同样遭遇。退,出不去,进,援兵进不来,德军最终选择了投降。

不得不说曾国藩的用兵实在是高明,对于太平军来说,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是个阳谋,尽管知道曾国藩的计谋,但是太平军就是难以打破。

当然战术的选择同时代、同武器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比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就打出了令世界震惊的零接触战争,数十万的伊拉克精锐部队还没有看到美军的踪影就已经被消灭了。

我们要学的不是曾国藩的战术,而是要学习他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同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结合才能发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