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黄浦区召开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区长沈山州作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小组讨论中,来自黄浦区律师界的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聚焦民生福祉、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踊跃发言,让我们一起聆听律师界的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易代表

上海市律师协会财税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资产管理与财务委员会副主任

1月12日,我和44位代表提出的本届人大第一件,也是本次大会唯一一件议案,即《关于开展本区贯彻实施〈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专项监督调研的议案》,经1月13日黄浦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查通过。

议案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本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借鉴市人大常委会的做法,对本区贯彻实施《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开展专项监督调研,以更好助推政府部门梳理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总结创新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瓶颈,调整完善工作措施,为促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提议专项监督调研的范围包括市人大常委会后续颁布的《关于修改〈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决定》以及市政府颁布的上海优化营商环境5.0版,即《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建议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确定监督重点、积极争取市人大常委会支持、邀请各行业主体组成社会监督员,通过梳理工作推进情况、总结创新经验、分析问题、调整完善工作措施,推进本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在参加本次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还有两份建议提交。一是《关于尽快落地〈黄浦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和并购重组的实施意见(试行)〉的建议》,二是《关于进一步统筹规划本区养老服务,打造新时代老龄工作案例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智豪委员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主任

上海市律师协会对外宣传与联络委员会 副主任

在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我在专题会议上发言提出:城区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居民的自律和自我管理,居民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受益对象又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其中业委会建设又是居民自律和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建设形式,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业委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建成之后,各居住小区从大众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由业委会根据各自小区特色问题精细化应对的管理模式,为城区精细化管理做出了铺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业委会运作层面所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在不断更新、深入细化、约束渐严,而业委会成员普遍存在的精力或能力有限、专业知识理解受限、政策信息获知局限等负面状况致使业委会日常履职中逐渐呈现疲态,不规范操作频发。

为了使业委会建设充分引导并激发居民自律意识与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使业委会焕发生机,应当加强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打造“红色业委会”,以居民区党总支为中心,以党建联建为平台,搭建各业委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二是挖掘居民共需,增强居民的管理意愿,居民自我管理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社区事务是否与他们生活需要相关。想要发挥居民主体性作用,就需要利用走访谈话、问卷调研等调查方法找到社区内存在的共性问题,引起居民共鸣。

三是促进居民参与,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基层党组织加强教育与宣传力度,加深居民对社区的了解,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步让居民感受到在社区生活的便利,充分培育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最终融入到社区建设中来。

四是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模式,加强业委会人选、队伍的日常建设,积极选配政治强、作风好、懂物业、善管理,能够驾驭全局的党员成为业委会成员,推荐居民区党总支中的党员成为业主代表。同时,推荐业委会优秀成员、物业服务负责人担任居民党总支的兼职委员,建立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具体操作流程,使各方主体的信息有效流通利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有共同平台,有共同频率,有共同目标的“三有”共同体。

五是提高物业服务水平,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针对小区尖锐物业矛盾,组织辖区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参加党群联席会议,共同探讨小区物业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

六是引入社会组织联治,培育社区治理新力量,在党建引领过程中,将专业的社会组织融入联治,邀请专业人员承担业委会执行秘书一职,能把分散的业委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辖区内业委会建立自治制度,并加强辖区内业委会的联系沟通。

来源:黄浦区司法局

编辑:吴肖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