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

2020 年是中意建交 50 周年,2020 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是中意友好交往史上首次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举办的大型活动。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活动项目暂停,2022 年将重启中意文化和旅游年。

正如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先生所言,“两国的友谊由来已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关系,双方的了解日益加深,艺术作品的交换也日益频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丝绸之路就将东方和西方连接贯通。中国和意大利始终保持互信互通,两国的友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次展览的举办,也恰逢中意两国关系发展重要的节点:双方政府共同约定于2022年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庆祝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纪念两国逾半个世纪(1970—2020)的友好外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本次展览的举办致力于加深两国文化艺术领域间相互了解,为开拓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图景增辉,对深化两国人民世代友好都将起到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缘起、巡展

“静谧的凝视:意大利当代雕塑艺术展”是浙江美术继2018年引起强烈反响的“沉默的情感:布鲁诺·瓦尔波特作品展”后推出的域外雕塑作品展。时隔三载,于西湖之畔两度展出来自意大利的当代雕塑作品,似乎不合运作惯例,但是若将之置于文化比较的视野,其情其理则不言自明——呈现一种在传统与当代间探求内在转化的艺术实践可能——而展览作为媒介,将人文性、视觉性、生成性加以提炼的过程本身恰恰又凸显了文化比较的能动性、双向性中的主体意识。浙江首展之后、“静谧的凝视”艺术展还将移师武汉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参展的八位意大利当代雕塑家具有较大国际影响。浙江美术馆选择性引进、推介他们的35件(2件已于2018年入藏)木雕和石雕作品,主要目的在于表达对中西方共同审美价值的珍视和推扬,同时也将自身作为一个揭示性的场所,开辟一条具有思辨精神和原创欲望的办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以来,浙江美术馆“东方智慧”展览系列取得了极富成效的回应。2019年,“纸上谈缤”巡展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圆满展出让馆方更加坚信,真挚的艺术与高尚自然的人性在人类文化交互领域中所发挥的正向驱动力,这静谧的力量将在人们灵魂的山谷中发出延绵不绝的回响。

匠 人 精 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美术馆策划本次展览的初衷之一是“重审匠人精神”。在这一群体的意大利雕塑家身上普遍存在一种匠人气质。在呼唤匠人精神的当代,匠人,依然会让人联想到一种重复、低效的劳动情境。这种刻板印象或许与功利维度相关,然而从情感维度观照便充满了深邃与鲜活的人性温度。匠人正是通过劳动中与物的接触和互动,以真切的身体感知来理解材料的存在肌理,这是他证明自己存在、传达自身情感与联通广阔世界的方式。或许中文中优美的“沉潜”一词便是对这一精神状态的最好诠释,雕刻时木屑崩落的声音、空间的气息和光线、材质纹理与皮肤的触感……而越能打开微观境界的丰富界面,其“抵抗”功利价值的精神力度就越是强悍。当人类进入工业技术时代以来,生活被“技术物”包围侵占,一场“人”“身体”与“技艺”的解构和博弈就不可避免地同时展开了。让人和物的关系不再疏远、冰冷,艺术可以作为一种化解焦虑与紧迫的方式。与其说西西弗斯式地对人与物、人与技艺之间的关系不断加以重省、重构、想象意味着挑战,不如说彰示着接受命运的智慧。正如这一群意大利当代雕塑家们的作品,继承传统而又超离传统,安静的精神力量由内而外发散,悄然拨动着心灵契合着人类文化精神共通的弦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 照 传 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的主要学术话题为“塑画同源”。一场来自异域的雕塑展,自然会让人回望中国雕塑传统。自古以来,中国的雕塑造型方式就不断融汇着域外文化元素,从古巴比伦到古希腊、古罗马再到犍陀罗传入中国,经过了中国自身文化的消化和发展,恰如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是“书画同源”关系,崇尚线性美学的绘画传统内化于雕塑表达上的历程同样悠远而厚重。在最为普及、也最具精神诉求的宗教雕塑系统中,“塑画同源”这一脉络尤其生动。而特别是将其与现代以来的建筑性、纪念碑性的雕塑体系对照,可以更切实地看到“人物分离”工作机制、工艺环节工具性分解后,在创作机制、理念方面的差异和影响。有意味的是,在此次展览中,意大利艺术家非常珍视雕塑作品绘画性的探索和发掘。质感、肌理、痕迹成为三维实体中重要的有机元素,进而呈现为一种表现的特质。这与当下重启中国古代雕塑表现语言研究的趋势不谋而合,在直观之外更多一重对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如何去芜存菁的思考。

观展之外,体验丰富

本次展览打造“空中美术馆”全新互动区,以“静谧的凝视——意大利当代雕塑艺术展”为出发点,带观众打开全部的感知通道,重新去理解和解读展览,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别样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互动区分为多媒介实践、木雕工作室、声音邮局三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共教育部主任李雯介绍“空中美术馆”互动区

1/多媒介实践区

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专业通力合作,观众可以在“手帐区”DIY一份属于你自己的专属导览手册,在“创作区”进行铝丝软雕塑创作,在“外带区”互动获取展览漫画袋,小观众还可以在“影音区”观看作品动画。互动区还将参展艺术家Peter Demetz彼得•德梅茨的空间作品放大成奇异空间,使观众可以走进影棚内部,解开作品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师檀梓栋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现场合影

2/木雕工作室

由青年艺术家荆可雅驻地打造,帮助观众更多了解木雕艺术。木是常见的雕塑材料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雕塑家通过雕刻这一过程与木对话,将形体、空间在材料上进行处理,通过削减与拼接实现创作意图。木雕作为一种雕塑创作的方式,创作想法和表现形式很重要,同时离不开熟练的制作技术加持,工具操控能力和工作方式直接影响作品呈现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塑艺术家安之堃讲解“木雕工作室”

3/声音邮局

空中美术馆联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推出“声音邮局,为爱留声”特别计划,观众可以制作一张专属的展览声波明信片,通过数字技术,向爱人、亲人、故人、朋友传递爱的声音。这份爱将跨越远山大海,战胜时空阻隔,飞到爱人的身边,让爱声临其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体验“声音邮局”

4/主播导览

空中美术馆还邀请FM93浙江交通之声《93早高峰》新闻主播安皓、《越夜越开心》主持人丹霓声音出镜,为展览录制导览音频,这也是浙江美术馆全新的一次尝试,让专业的声音主播陪您空中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