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 荔

关山——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和边关大漠联系在一起的。那个身披戎装跃马边关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策马扬鞭,飞度关山,才能到达“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塞外战场去建功立业,成就她从少女到英雄的千古佳话。当年读《木兰辞》时就常疑惑,词文中的关山是泛指“关隘”和“群山”,还是实有所指?想象中的关山,定然巍峨高耸,高共鸟齐,北接草原荒漠,南望黄土高原,“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此去秦川无别路,隔崖穷谷却难迷”,是古人到此、多有哀叹的难越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何处?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塞北非甘肃莫属,古之关山,不在塞外,乃是塞内边疆。关山逶迤苍茫,蜿蜒如龙,横亘在甘肃张家川和陕西陇县之间,绵延百里,有着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关陇古道,因其特珠的地理位置,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里常常提及的一道山脉。关山古道,有专家考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伏羲氏族曾在关山一带生活,从而有了古道最初的雏形。发源于甘肃陇南礼县一带的秦人的崛起,秦人东迁,正是经过关山而到达关中的。历史上,自长安西去,多经关陇道,其中必越关山。只有翻越了关山,才会到达更加遥远的河西走廊。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穿越关山的关陇古道一直是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纽带,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陇古道上,栉风沐雨、以启山林的是秦人先祖。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西周初年,有秦人祖先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赵氏,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这位部落首领非子住在犬丘之地,善于养马和畜牧。对于犬丘,古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犬丘,又名西犬丘、西垂。汉置西县。”据《甘肃省通志》记载:“西县故城在(秦)州西南120里……” 也就是说犬丘就在今天的关山一带。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汧水(今千河流域)、渭水之间土壤肥沃的关山牧场大肆繁殖马匹。秦非子在此饲牧养马,“马大蕃息”,功绩卓著,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周孝王8年(前890)获封秦地,食邑建城于陇县牙科乡磨儿塬。非子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建汧邑,位于陇县东南乡郑家沟塬,公元前770年,襄公护送周王室东迁洛邑,有功于周平王,被正式封为诸侯,汧邑成为秦国第一个都城持续到公元前762年,长达14年,秦人在陇山山地草原由畜牧业起步,完成了从游牧向农业民族的转变过程;也正是在千河平原建立了诸侯国,走向了关中平原,进而统一了全国。因此,陇山山地和千河流域是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汉文化形成的发源地之一。

秦统一后,陇山千河之地仍为西北之门户,岩疆重地,系全秦之安危,被视为“咽喉呼吸之关,锁钥关键之固”的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陇山地区,也是汉王朝北扩前拥有的重要牧区,西域传入的良马佳驹在这里得以繁衍,满足了军事活动的需要。据说汉代时关山一带牧养的马匹达30多万匹。勇冠千古的名将霍去病,20岁第一次率万余精骑出击匈奴,就是过关山出陇西,沿祁连山直趋西北,长途奔袭,凯旋而归。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经此一战,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从此永久不敢南下。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为关陇集团,这批军事贵族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汉月明关陇,胡云聚塞垣。”关陇集团牧马骑射、练军竞胜之地,即在汧渭之间的水草肥美的关山牧场。关陇蛮夷政治集团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中更替迭起、完成汉化,使中国重生。盛唐之时,关山牧马业更为发达,朝廷设立了陇右牧马监,王候将相的私牧也多放养于此。千古悠悠,朝代盛衰,关山草原上,春季草原鹅黄,夏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汉骏唐马,驰骋其间。中国历史的汉唐雄风之中,必然包括源于关山草原的天汉名马、大唐神骏的雄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关山牧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山峦地貌秀丽温润,群山竞秀,溪壑密布,林木参天,草场绵延。森林沿圆润柔和的山体从上到下呈放射状分布,与广阔肥腴的草原相间,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形态。既不同南部秦岭山地,也不同于周围黄土高原,被称之为“陇板满目皆千仞,唯有关山以秀媚”。这里是夏季度暑胜地,七八月炎夏中,关山牧场夜间的平均温度也只有六七度左右。“关山六月犹凝霜,野老三春不见花”,高山草甸清新爽彻,凉风习习。举目四顾,坡缓谷阔,山顶浑圆,山脊起伏,绿茵似毯,绵延广布,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的山地风貌颇为相似。驱马奔驰,草地漫步,席地小憩,妙不可言。关山牧场中,有许多幽涧水泽穿行于腹地,或囤积成片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草坡上,或森林间,使得草原地面表层常年湿润无比。踩在青翠碧绿的草面上,地表极其肥腴柔软,常会在落脚处,从鞋子周围缓缓溢出的水来。我意识到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陇水。 “陇坂高随天,陇水鸣溅溅。”在攀越关山的过程中,只有呜咽的流水相伴。 这流水是何等的多情,一路眷恋不去。绵延百里的关山,古籍记载共有82条沟谷,凡沟有水,凡谷有溪,凡涧有流。“塞外飞蓬征,陇头流水鸣。”“陇水不可听,鸣咽令人愁。” ……渭水、泾水和汧水等河流都是由关山发源的,都属于渭河流域。陇水和关山,承载了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的离愁和乡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山,毫无疑问是一列充满了历史人文底蕴的文化名山。翻开汉乐府唐诗宋词,关山雪“远接洮西千里白”,关山月“明月照关山,秋风人未还”,关山日“旭日喷薄洒金光”,关山雾“蒙罩山丘如仙境”,关山雨“如丝如竹倾情趣”,关山天“蓝草绿云显美景”。中国历史如果没有关山牧场这一“塞内边疆”,水草丰美,牛羊成群,骑马射箭,勇士辈出,会不会中华历史会为此而改写呢?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关山牧场正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征战、融合之地,在此一次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从而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枢机之一。

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山回路转奇兵袭,关山陇水定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