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金贵,1960年3月生于内蒙古包头市。

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工笔人物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作品多次在《美术》《美术研究》《中国画》《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北京工人》等发表。

出版有《四季歌:春草秋声-夏雨冬篱》 《当代名家线描人物精品:刘金贵》《刘金贵人物画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畜两旺”的内蒙古》

金贵的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体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一是发掘传统文化的底蕴。前者表现的多是普通生活,诸如勤苦善良的草原牧民,憨厚质朴的农民村妇,默默劳作的清洁工人,等等,在这类作品中,我们除了在画面上直接获取到的清新蕴藉、静谧幽邃的审美感受外,同时也能体味到压在这些普通人肩上的生活重荷,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后者即取材于古典文学的作品,多属抒发恬淡不争,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纵使地老天荒而真情永在的亘古情怀。两种题材,两种立意,又都是画家的人道情思和人生操守的自然流露和真实写照。

——杜哲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歌时代》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传承悠久的画种 ,经历过辉煌与落寞。刘金贵与庄道静是在当代工笔人画创作上富有个性语言的画家,他们在创作中不仅注重对西方构成主义的融合,更加注重对传统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在选题上不仅立足现当代社会生活,更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挖掘。本文以刘金贵与庄道静两位中国工笔人物画画家的作品为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第二是对比刘金贵和庄道静两位画家的绘画语言,在二人相似的且新颖的构图方式,主观的色彩搭配和形变技巧中分析出二人绘画语言共性与差异性,以此来总结这种装饰性绘画风格的特点以及在同一风格中二人个性语言的形成与表达;第三以刘金贵与庄道静画家美学内蕴为依据分别从其题材,技法,色彩等方面分析其装饰性绘画风格在创新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构成方法的融合而创造的艺术价值。研究刘金贵与庄道静画家的作品,将传统的绘画思想,绘画技法与西方构成主义相融合,转变关注的重心,在生活中发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挖掘更加贴合作者真实感受的作品,从而为创作出更具时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作品作指导借鉴。本文认为当代工笔人物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对于现代科学绘画观念的融合更能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冯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国的花朵》

刘金贵是近年颇有影响的工笔人物画家,他以丰厚的生活积累宽厚地度量视觉物象、撷取生活场景、描写生活细节,将主观感受付诸笔墨,表现真善与真美,将凝聚于素美的激昂、热烈、富华、雍容与多姿,自由地融会于笔墨的细腻、淡雅之中。

——王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

刘金贵是中国现代画坛中极富个性和创造力的艺术家。"诗情画意"的交融意境,构成了刘金贵绘画的世界。因而从"诗情画意"中入手,可以全面了解和解读刘金贵的绘画艺术,并能从中体会到其画作表层之上的"简义"和深层之上的"复杂"。本文正是通过阐述"诗中画","画中诗"的传统文化脉络,将其文化精髓渗入到刘金贵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另探画里画外所独有的美学内蕴。 文章的引言确定了本文的重点,即以中国画的灵魂—"诗情画意"的美学内蕴导出现当代中国画艺术的主要核心,进而引出刘金贵的绘画现状,并针对刘金贵画中所富有的"诗情画意"般的美学内蕴展开阐述。第一部分简单介绍自汉代以来诗中画,画中诗的传统文化发展脉络,从而导出中国画意境中最高的境界——" 诗情画意 "的美学内蕴,并由此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刘金贵的工笔人物画艺术。第二部分通过"读"刘金贵的画作,分别从戏化田间,深入人文;闻道之心,观化阅世;成教化,助人伦三个方面着重解读了刘金贵工笔人物画中蕴涵的 "诗情画意" 般的美学内蕴。刘金贵能将" 诗情画意 "般的美学内蕴与绘画创作交融汇进,首先,离不开对自然界的关注,因为,自然是他创作的源泉及想象的出发点。其次,刘金贵感受到作为一名对社会有影响力的画家,他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地去关怀现实,通过自己的画笔,描尽生活中的细节及场景,传递对当前世界以及现世自由与秩序的向往。再次,刘金贵不忘他作为教师的身份,始终高扬着"成教化,助人伦"这面旗帜,为艺术之火的燎原做出了辛勤的传播 ! 第三部分从构图之精,造型之美,设色之妙,线条之逸四方面阐述了刘金贵意蕴并重的绘画艺术语言特色。正是由于拥有"见山是山",不言其形,不以类赋彩,不似之似的绘画艺术语言特色,才更使得他画作中蕴含着常人莫及的 "诗情画意" 般的高超意境。第四部分通过"悟"刘金贵的画作,从艺术与生命的双重超越论,审美悟修观及这种诗意造境美学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表达了刘金贵高超的艺术品格及对当下中国画坛描摹自然重表向轻意境的艺术理想突破,并阐释了刘金贵的当代美学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及其绘画艺术语言的意义。

——刘路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子乘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日的山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芒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曲只应天上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徒稿》

责任编辑:张子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分享与艺术研究,不作任何商用。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立即与我方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