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搞不懂,在二战时期,为什么美英两国会一直对日本妥协,先是美英两国总参谋长签署了一项协议,明确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紧接着苏联也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等于是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远东战场将由中国独自承担,美国和英国提供少量物资供应,而苏联直接断了物资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说,是因为美国、英国以及苏联的重心在欧洲,而且当时德国已经吞并了法国,并且对英国实施了“海狮计划”,只不过计划失败了而已。但英国仍然时常受到德军的威胁,甚至德国海军还会偷袭英国的补给线。而苏联也是如此,在“海狮计划”失败后,德军马上筹备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局势十分紧张,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便与日本达成中立条约。

英国和苏联的情况都能理解,那美国呢?德国的海军这么弱,根本无法威胁到美国啊?而且美国和日本中间仅隔了个太平洋而已,以日本海军的实力,是有可能进攻美国本土的;那为什么美国也会同意“先欧后亚”的战略布局呢?三个因素,第一是美军对日本的蔑视,第二是日本对于美国物资的需求,第三是美国的投资重点在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情理上而言,英国肯定是顾及本土安危,亚洲的殖民地其次;而美国人本来就是欧洲移民的后代,加上大量投资在英国,所以自然会优先选择帮助英国(或者欧洲);至于日本,其实美国和英国并没有太大的意愿,甚至如果不是因为日本猖狂到偷袭珍珠港及攻占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的话,他们甚至都想和日本直接和解,毕竟美国和英国在日本的投资也不少。

所以美国最开始只是对日本实行逐步经济制裁,没想到日本人“狗急跳墙”,不仅偷袭珍珠港,还夺取了美国和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更是妄图进攻美国本土(实际上已经进攻阿留申群岛了);这让骄傲的美国人如何能忍?这才对日本实行大规模的进攻,以战争的形式结束二战;当然,背后的算计自然是因为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实因素考虑也很正常,德国的军事力量、工业实力以及科学技术都是日本远远无法比拟的,德国当时很多“黑科技”在现在都算是非常尖端的技术,可以说,除了战舰外,德国其他的科技都是非常强劲的,比如空军、潜水艇、坦克、大炮、枪械等等;而反观日本,可能就“零”式战机和“大和”级战列舰了,其中“零”式战机还是借用的德国技术,战列舰早就落伍了……

对于美国和英国而言,日本毫无威胁,至少相对于德国而言是如此;甚至有传言,如果不是进攻苏联损失太大,导致物资短缺的话,德国都已经造出核武器了,这个传言的真假不做讨论,反正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当时德国的科技水平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这样的对手,谁不怕?嗯,谁不眼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战后统计,二战后期,美国投入欧洲战场的陆军达到总兵力的76%,而投入太平洋战场的海军比例高达82.5%;分布很合理,德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要消灭德国自然以陆军为主;而日本是一个岛国,消灭了日本的海军后,日本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蹦跶的了;但如果要最终消灭日本,还是得靠陆军,这也体现了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

无论是从情理上考虑,还是从现实因素考虑,“先欧后亚”的战略都是没错的;如果先消灭了日本,再去攻打德国,耽误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不说,还不一定能打赢;如果德国赢了,那将是全世界的灾难。而如果先消灭了德国,那日本也就没什么好蹦跶的了,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能轻松消灭日本,只是苦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