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办改发函〔2021〕308号)工作要求,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加快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近日,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烟台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烟政办发〔2022〕1号),以指导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高质量推动“新城建”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点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指出,按照“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目标要求,我市将全面推进“1+2+N+1”的“新城建”框架体系建设,即着力打造一个城市数字底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级CIM标准体系,全面推进CIM+平台建设和应用;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体化数字住建综合管理服务”两大应用平台,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设城市运行监测系统,开展城市管理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完善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强化建筑施工、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智慧化监管体系建设;拓展N个应用场景,在智慧市政、智慧供水、智慧燃气、智慧供热、智慧排水、智慧防汛、违建治理监控、智慧工地、智慧物业、智慧房产、城市体检、工程消防、城建档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开展应用;构建一个全产业链条的绿色建造产业体系,系统开展绿色建造产业研究,编制烟台市绿色建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制定烟台市绿色建造产业发展路径与扶持政策,高标准打造绿色建造产业集聚区。

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至2023年底,我市将建成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新城建”工程项目,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着力推进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智能化建设,初步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至2025年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高效安全、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新城建”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高质量输出一批全国领先的新城建“烟台方案”,努力打造为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

“新城建”试点工作背景解读:

“新城建”是以城市提质增效为引领,以应用创新为驱动,面向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8月,住建部牵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提出加快推进基于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新城建”试点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调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

“新城建”是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城市建设撬动内需的重要支点。“新城建”融合技术链、产业链、应用链与民生链,根本目的是提振经济,提升整个城市安居乐业的层次和水平。

我市于2021年5月11日启动全国“新城建”试点申请工作。2021年7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办改发函〔2021〕308号),正式批复同意我市作为全国第二批5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展“新城建”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