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回应了“京东科技赴港上市”的传闻。

1月24日,有消息称,京东科技正与美国银行、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合作进行上市,计划于2022年在港IPO,募资10亿至20亿美元。对此,京东集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去年1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简称:京东科技),原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将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

京东集团表示,京东科技定位于数字合作伙伴,致力于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客户提供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京东科技集团拥有1万多名员工,其中70%以上为研发和专业人员。据介绍,京东科技将成为整个京东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抓手。

2020年9月,上交所官网显示已经受理京东数科科创板上市申请,同时披露了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2021年4月2日,上交所网站披露《关于终止对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以下称《决定》),终止对京东数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决定》显示,上交所终止审核的原因是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

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显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强东直接持有发行前总股本的8.86%,通过领航方圆、宿迁聚合、博大合能间接控制发行前总股本的41.49%,共计占此次发行前总股本50.35%,通过特别表决权安排控制表决权总数的74.77%。

拓展阅读:

互联网信用付整改加速落地,“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信用卡

继花呗开启品牌隔离之后,京东科技旗下的“白条”信用付产品也加速落实互联网平台金融类整改要求。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业内知名的消费贷款产品“京东白条”悄然对产品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白条产品从一款由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信用付”产品升级为一款信用卡产品,即“白条卡”。

京东“白条卡”服务条款明确:“白条卡”是针对京东白条用户推出的信用卡,由京东白条和合作银行联合为用户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资金来源方面,升级后的“白条卡”支持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三家银行的银联白金信用卡的申请。这意味着,“白条卡”的资金将完全来源于上述银行金融机构。

在支付等服务方面,“白条卡”服务协议明确,京东白条运营方(指宿迁钧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在线申请白条卡及相关信用卡查询、使用、还款、分期等功能服务,信用卡的核卡标准、额度、计息、账户管理等均以用户与银行签署的协议约定为准。

在两个产品衔接方面,对于原先的京东白条用户,白条交易仍然适用于“京东白条-信用付款”服务规则,在白条卡激活之后,原京东白条交易账户将关闭,交易将由白条卡支付并结算。原京东白条未到期业务将继续由京东白条负责服务。

至此,京东“白条”与“白条卡”,已是两个不同性质金融产品。

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2月,京东白条产品正式面世,成为第一个互联网信用付产品,服务京东平台的消费金融战略,由京东旗下小额贷款公司——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多方联合放贷的一款网络小额贷款产品,为用户提供无抵押循环赊销额度,并由京东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等提供支付等多项服务。

虽然存在监管方、资金来源、贷款性质诸多不同点,例如,这类产品的资金提供方实际主要是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网络小贷公司、信托产品、消费金融公司等,但业界普遍认为,蚂蚁集团旗下“花呗”、京东科技旗下“白条”等产品与传统信用卡本质并无二致,均是为用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消费额度,给到用户一定时间的免息使用服务,还可以选择对账单进行分期等,但信用付却在利率、费用方面却完全不受信用卡监管规则的约束,存在监管套利、利率服务等方面误导消费者等多重问题。

随着互联网平台整改进行,互联网信用付产品存在监管套利,支付工具与和其他金融产品不当链接等问题也得到监管的重视。

2021年下半年,央行行长易纲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此外,中国头部平台公司在开展电商、支付、搜索等各类服务时,获得用户的身份、账户、交易、消费、社交等海量信息,继而识别判断个人信用状况,以“助贷”名义与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合作,相当于未经许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易纲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等,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除了白条之外,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京东金条的主要资金方——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21年连续两次共增加注册资本34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已经达到50亿元。这意味着,盛际小贷已经达到了银保监会规定的全国性经营网络小贷的注册资本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