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陕北,没年味了

回家过年,团团圆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今,若不是老父母在世,也许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去,因为如今的过年,不再有味道。

我的老家在陕西延安市,那是一座非常小的城市,人口只有200多万,而我所在的县城,更是只有十几万的人口,人们生活富裕,有很多闻名全国的特产,比如洛川苹果,延长西瓜,黄河大枣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非常期盼过年,从腊月开始,大家就开始置办年货,那个时候,跟着父母到县城,不仅有好吃的,还可以在县城的街道,肆无忌惮的去闲逛。父母害怕我走丢,然后用一根绳子缠在我的腰上,只要是稍微走远一点,便会被绳子束服。

有时候感到好玩的是,绳子会把路人挡住,然后路人抬起绳子,从下面走过,而他们的脸上,是喜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北人是非常淳朴好客的,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只要到陕北的地界,不愁吃住,我想到过陕北的人一定有过这种体验。我爸爸一生善交友,结识了很多外地人,在90年代,那个时候我年纪尚小,经常会在雨雪天气,大半夜地迎来一些陌生的访客。

即使是凌晨两三点,我妈妈还是会烧火做饭,从来没有过任何怨言。

而对于年,那个时候的陕北人非常在意,杀猪宰羊,手写对联,然后会做一大盆子的油馍、油糕、丸子,在陕北,没到过年,会蒸花馍,也就是十二属相的那种,至于红绿的颜料是什么,至今我也搞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前,陕北过年非常热闹,县里会组织秧歌队,村里也会张灯结彩的跳秧歌,大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舞姿,更有热爱二胡的人,拉着二胡,唱着陕北民歌,气氛相当热闹。

很奇怪的是,陕北的小年不是腊月二十三,而是在正月天。

大年三十,大家早上起来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贴春联,到了中午的时候,家里会做一锅长寿面,吃完之后然后去祭拜祖先,那时候,非常做这个事情,因为可以在祭拜完祖先后,可以放鞭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出生的年代,陕北还是比较贫困的,但即使是这样,大家还是铆足了劲,在大年三十这天,做一桌子的饭菜。在陕北,过年的时候,会做八大碗,当然,这个八大碗,并不是说只做八个菜,而是八个蒸碗,每个都不同,然后再拌几个凉菜,还会炒几个热菜,前前后后,也有十来个菜,和家庭的人口没有关系,就是想在这一天,热闹,吃的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北人熬夜比较厉害,很多人选择打麻将,当然,这些事情都是男人的事,老婆孩子会看电视。

在大年三十晚上,是需要一整夜不关灯的,有个说法是关灯就是过黑年,来年会不顺利,所以大家无论贫富,这一晚,都很“奢侈”。像我爸妈,凌晨四五点的时候便起来做饺子馅儿,六七点的时候便会包饺子,每次都会包几百个饺子,正月初一吃饺子,在陕北,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饺子前,还有个习俗,就是要燃放开饭炮,只有等鞭炮齐鸣之后,大家才会动筷子,小孩子不懂事,又贪吃,所以等不及饺子熟,就开始点燃鞭炮,然后等着尝第一个饺子。在饺子里面,会放一些硬币,有一分钱、二分钱、五分钱。

小孩子好奇,所以每次父母都会给放了硬币的饺子做一个特殊的标记,然后在盛饭的时候专门给小孩子,那个时候,只要吃到饺子中有硬币,父母便会说:“这下把牙崩了吧?今年好好学习。”

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还没等饺子吃完,便有邻居来串门,谁家去的人多,说明人缘好,人品好,那些无人问津的,几乎在村子里名声非常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初一这天,你去任何一家,都会宽带,瓜子花生、大枣糖果、核桃橘子等招待,条件好的,还会给你沏茶喝,煮茶的时候,会在里面放一点盐巴,喝起来味道别具一格。

但这些美好的记忆,仅仅停留在小时候,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购物都很方便,也不再馋吃肉的问题,而之前的一些美好习俗,也渐渐的消失了,人们不再钟爱过年,反而成了互相炫耀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今年挣了多少钱?”

“谈对象了吧?怎么还没找到婆姨?”

“我在外面一年都不怎么干活,轻轻松松就赚了几十万……”

等等,人们炫耀着自己的“收获”,只不过,在炫耀的同时,也会遭到众人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大家回家过年,也变得不再那么勤快,大部分人会在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才回家,在20年前,很多人刚进入腊月天,便回家与妻儿团圆,可时代终究是变了。

只能说,现在的陕北过年,没多少年味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