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1年以来,一场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为主题的“西宁之变”以势不可挡之力迅速席卷西宁这片热土。

GDP突破1500亿,达到1548.8亿元,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对全省贡献率达60%。西宁经济运行呈现一季度高开高走、上半年半程精彩,前三季度顶压企稳、全年圆满收官的态势……

这些“变”的背后,也有市政协的辛勤付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政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百姓关切,按照年度协商计划开展专题协商,将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作为履职坐标,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宁”心聚力助西宁之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力量。

  高举旗帜,聚力思想之变

“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思变、求变、谋变中汇聚起深化‘西宁之变’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强大合力。”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段发达多次强调。

2021年以来,市政协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构建“学习+知情、协商、调研、监督”的“1+4”学习机制,坚持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主席会议集中学、协商会议选题学、机关干部定期学,全年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24次、主席及常委会议学习25次、机关党支部学习41次。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去年以来,领导干部深入包保企业、联系点开展“四必访”活动52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件。“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普遍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市政协秘书长郭统骏表示。

  双向发力,聚力发展之变

去年11月28日,在市政协召开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委员们围绕“实施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话题,直面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年来,先后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召开3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围绕增强城市发展力、筑牢湟水河西宁段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科技创新等开展双月协商4次,形成调研报告6篇,提出意见建议49条。

一年来,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100%、96%,征集社情民意32期、意见建议130条,两期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倾情履职,聚力民生之变

“又到年底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参加协商活动?”年关将近,不少市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想到这个话题。

到底是什么活动让他们这样“心心念念”?2019年以来,市政协搭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平台,突出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政协委员有序参与基层协商功能,聚焦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持续加强“协商为民”委员驿站建设,邀请有关方面充分协商,组织引导委员发挥专业特长,助力解决基层群众难题,进一步引领人团结人。

目前,全市75个乡镇街道实现委员联络组(站)全覆盖, “请你来协商”“家门口协商”等多种协商形式与“委员驿站”平台深度融合,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县区政协涌现开来,让百姓走进政协、让政协离百姓更近。

可喜成效被老百姓看在眼里:北川河核心段正在治理、垃圾车错开上下班高峰作业……路宽了,空气越来越好,天越来越蓝,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城在花丛中,人在公园里”的宜居氛围,淋漓尽致地展现着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