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福尔曼是一名美国摄影师、记者和探险家,1938年7月,他来到河南开封,用携带的照相设备记录了下面一组照片,真实地反映了80多年前古都开封的真实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的中山门

中山门是开封的大南门。1928年,驻守在开封的冯玉祥将大南门改称中山路门,1934年,原城楼被拆除并改成为碉堡式城门。此时的开封已沦入日本人之手,高大巍峨的大南门上挂着“明朗汴省”的字样,这是沦陷区汉奸常用的宣传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门前街景

从北向南看中山门。图中的大道为开封城古老的中轴线中山路。前方的八角亭原在南门瓮城内。道路旁边是一个集市,聚集着不少的买卖人,街头挂着“日华永保东亚和平”的亲日宣传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使馆的标志

开封西区中山路北端638号,是当时英国驻开封领事馆所在地。为了避免日本人侵扰,在大门口挂上了英国旗和“英国人财产”的标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活俱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街头

三名外国人在开封街头的合影。中间为美国人福尔曼,旁边是开封南方浸信会牧师,背景是停靠在路边的汽车和两层的街边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头的车辆

开封街头即景,两名男子推拉着装着粮食手的推车经过,前面拉车的男子发现镜头露出友好的微笑。街道为很宽的土路,上面还行走着人力车夫和推着自行车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人石碑

这通石碑为一名希伯来学者用中文所写,上面记录了犹太人来到中国的历史。北宋徽宗(十二世纪初)年间,很多犹太人从天山南路入境来到开封,最初是在此地经商,后来定居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家庭

这户人家因门口贴有“欢迎大日本军”的纸条,便被人胡乱解读为福尔曼在采访汉奸家属。其实他们只是普通的犹太族人家庭,门口贴着的字条是为保平安不得已而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族裔老人

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的中国犹太群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经过近千年的汉文化的洗礼,他们已被完全同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犹太后裔

这是生活在开封的一对犹太族裔母子。无论是他们的外貌特征还是穿戴打扮,都与当地的其他百姓没有任何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挖地沟的人

一群手持各种工具的人正在挖掘地面,里面有不少孩子的身影。从小帮助大人干体力活,这在过去是常有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亭全景

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龙亭照片不少,但这种角度拍摄的龙亭非常罕见。这是福尔曼在飞机上拍摄的龙亭,可以让我们一睹当年龙亭的全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铜像

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二次来豫主政,将龙亭公园改为“中山公园”。这尊孙中山铜像于

1929年树立,位置在龙亭大门的照壁之后,真武殿之前。从上面的全景图中可以清晰看到铜像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道士

图中的道士个子很高,穿着道袍,没有戴道帽,发须皆白,站在龙亭的台阶之上,眼睛里透着睿智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人和道士

福尔曼和道士在交流。因为旁边有翻译,所以没有什么障碍,彼此的凝视说明两人相谈甚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鬼子合影

福尔曼和一名日军陆军军官的合影。当时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还有3年多时间,此时的美国正在为发战争财大量向日本出口军用物资,可以说是狼狈为奸。在这种情形下,日本军方对美国人的态度自然非常之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附近

从飞机上鸟瞰开封附近一个乡村,紧靠铁路,一条护城河环绕着整个村落,从空中看非常完整和美丽。但是,从福尔曼的文字介绍中得知,这座村子内部早被日本飞机炸得七零八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