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潮州品年味——

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对家,对家乡,总是心怀爱意。只要有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我总会骄傲地回答:“潮州人!”随后我会滔滔不绝地唠叨:牛肉丸、卤鹅、粿条、肠粉……

我爱家乡的一切,尤其是它的年味。很多朋友曾向我抱怨:家乡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只有一个回答:你来潮州过年啊!

即使在现代社会,古城潮州仍保留着浓浓的年味。尽管受疫情影响,舞龙、舞狮、大锣鼓、游园灯会、“营老爷”这些户外民俗活动都取消了,热闹稍有减退,但春节仍是传统的春节。我想,这是值得每一个潮州游子欣喜的。至少我,每次想起,都深感暖意。

“做粿”其实是民俗传承课

尽管现在购物方便,但很多潮州家庭仍坚守春节习俗:从腊月廿七开始,家家户户做“粿”(也就是年糕):鼠壳粿、甜粿、发粿、红桃粿、菜头粿、乒乓球粿……而且娃娃们要陪长辈们一起做。对于潮州人而言,粿味就是年味,一家人一起做粿,晚辈在耳濡目染之下,不知不觉间就传承了传统文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我都和表哥、表妹聚在外婆家,一起做红桃粿。一半的粿皮被做成粿,另一半被我们“玩”成了“四不像”,最终被浪费了。外婆家现在仍然用柴火灶蒸粿,氤氲的蒸汽和木头燃烧的香味中,包着米饭和绿豆的红桃粿、土豆馅土豆皮的“土豆粿”、甜得腻人的甜粿……依次出炉,和卤鹅一并上桌,春节就这样在浓浓的香味中开始了。

潮州人保持传统拜年方式

如今许多人喜欢用微信、电话拜年,但在潮州人眼里,这根本没有诚意。尤其向长辈拜年,没人敢“电子化”。

潮州人遵循老传统,基本上是串门拜年、走亲访友,而且,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所以,正月初一、初二,大家的运动量都很大,累并快乐着。

拜年是我现在最期待的春节节目。亲戚们、朋友们围坐一起,功夫茶一泡,在彼此的新春祝福中,“家”和“情”都在小城的冬日里发酵。

文化深处的潮州其实没变

随着疫情逐步受到控制,今年来潮州过年的游客多了不少。每天上午8时,我都会听到楼下响起喧闹声——“来来来,大家看这边,这就是潮州著名酒店牌坊街”,其间伴随着叫卖牛肉丸的吆喝声。

实际上,如今为人称道的牌坊街,在我幼时名为“太平路”,它曾是爷爷骑着自行车载我上幼儿园的必经之路。翻阅老相片,我发现潮州变化真大:彼时还没有滨江长廊;现在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广济桥,当年还只是一座“钢桥”;还有中山路、上东平路、许驸马府……多年过去,老城添了新景,老街变了新样,然而,牌坊还是那些牌坊,街坊还是那些街坊。每年春节,小巷里准时飘出卤鹅香,牌坊街换上年宵花和红灯笼,西门路的老艺人夫妻提笔写春联……潮州的年味总会如约出现,永远不会变。

同题问答

2022你的新春愿望是什么?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如果能远行,2022你最想去哪里?跟谁去?

如果能出省旅游,2022年最想和奶奶去任何她想去游玩的地方。

■文:新快报记者 杨依泓

■图:黄允杰

■专题策划 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