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付姣龙 张四喜
正月里,湖南古镇——归阳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
初三开始,天气好转。外地归来的游子,大多会去湘江边的槐树下,去拍照,去怀旧。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地方,不仅有历史,也有故事,更有情怀。
归阳镇不大,但已有1800多年历史。清江、白河异出而同归湘江,镇区位于湘江北岸,故名归阳。
镇政府边上靠河边有一株古槐树,极目新闻记者回乡几天,每天都会从此经过,无论白天或是黑夜,这里的人气无疑最高。记者看到,槐树树干粗壮,需两人合围才抱得过来,树叶已掉光,只剩枝丫伸向天空,有些凄怆的味道。
正月初三上午,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一艘渡轮从对岸赶着水花靠岸。抱着孩子走亲戚的、挑着担子卖菜的一轰而下,渡口热闹极了。上了斜坡台阶,大多会在槐树下歇脚。而从镇上返程等船的,也提着大包小包在槐树下等待。几个年轻人引着一帮孩子,不是放两个“钻天猴”,尖锐的声响炸开一串红纸花,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少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在长沙读大二,无论寒暑假回来,和同学们约定相聚的地方总在这槐树下。“在镇上读高中的时候经常来,现在有的出去打工有的读大学,难得碰到,槐树下满满都是回忆。”她说。
归阳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槐树下的人更多。吹着河风又有树阴,凉快。树已有1000年以上树龄,平时也没人刻意护理,守在湘江边上顽强自然生长。“天气一转暖,马上就发新芽了。”他说。
这棵树下,有现代人的回忆,更有古人的感怀。史料记载,唐代诗人李颀曾在此歇息遮荫,并作诗《渔父歌》。在《渔父歌》中,李颀描写了江中渔民沙滩边洗脚,用岸边竹子钓鱼,船上生火江水做饭等生活场景。
据资料考证,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科考探险先驱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记载了明崇祯十年三月初七(公元1637年2月2号)他从河州驿行舟入泊归阳驿的详细行程。原文称:“初七日西南行十五里,河洲驿。日色影现,山冈开伏。盖自衡阳来,湘江两岸虽冈陀缭绕,而云母之外,尚无崇山杰嶂。至此地,湘之东岸为常宁界,湘江西岸为永之祁阳界,皆平陵扩然,冈阜远叠也。又三十里,过大铺,于是两岸俱祁阳属矣。上九州滩,又三十里,泊归阳驿。”
如今,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时光长河中来了又去,这棵千年古槐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