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流失的多少与病理类型及肾小球的损伤程度有直接关系。有部分病理类型,肾功能损伤不严重,但病理损伤较重因此往往存在超过3.5克的大量蛋白尿。长期蛋白的流失不仅会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持续损伤,同时造成血液内营养物质缺乏,免疫力下降,反而导致病情更加容易反复。

因此尿蛋白流失后,既要针对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加以抑制,同时要补充流失的营养物质。如果补充流失的蛋白,保证免疫力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肾功能不同类型损伤且处于不同阶段的肾友,蛋白的补充方式及摄入量均有差异,这些情况要多加注意。

  • 一、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类型

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高度水肿。包括常见的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等,一般早期都存在超过1克以上的尿蛋白流失。随着肾小球基底膜的持续损伤达到3.5以上比较常见。

由于蛋白流失造成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钠潴留,则需要及时调节体内的蛋白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超过1克在3.5克之间的肾友,尿蛋白定量每千克体重达到1g-1.2g;超过3.5克的肾友,尿蛋白定量每千克体重1.2-1.5g;尿蛋白定量低于1克的情况蛋白质摄入量不加限制,一般不超过1.5g/kg体重为宜。

必须强调一点,当肾脏内炎症正处于活跃期,尿蛋白丢失量持续升高时应当严格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此时补得多漏得多,等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二、肾衰竭导致的营养不良

肾功能损伤严重,导致肌酐、尿酸等毒素水平升高,会进一步影响到患者营养的吸收,同时存在贫血的情况,营养缺乏会进一步加剧病情恶化,甚至增加感染等风险。

处于这个阶段的肾友要补充营养,不单单是摄入高蛋白食物,还需要系统地来进行控制,考虑到患者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且此时血液内毒素水平本来就高,饮食要系统地来控制。此时虽然营养不良但不能一味强调补充高蛋白食物。

需要遵循低钾低磷低蛋白低脂低盐饮食原则,适当摄入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食物。对病情的长期稳定更有益。对于严重贫血、血压高的患者,则要注意多补充含铁元素高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瘦肉类,还有蔬菜如芹菜、芥菜、木耳、海带、芝麻等等。

具体肾病问题指导,可关注公众号<健康日讯肾脏频道>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