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痤疮案例
张某某,女,29岁,黄山市黟县人。2021年4月19日出诊。
面部满布痤疮,已10年余,此落彼起,始终不断,并且即痒又痛。大便干,便不净,每日1次。怕冷,不怕热,手凉。

自幼即尿频,白天上午可小便4次,夜尿2次。月经15岁初潮,经行小腹发凉,略有疼痛,喜热熨。

脉沉弦细,右尺偏沉紧。舌淡红胖润,苔白。

病证:上热下寒。
予:天花粉15g,茯苓15g,生山药20g,炙附片6g(先煎),瞿麦10g。7剂,每天1剂煎水分2次口服,。
二诊:上方服至5剂,痤疮见消,并未长新疮。现仍便干不净。按其脐左有压痛,考虑三焦不利,加四逆散。

天花粉15g,茯苓15g,生山药20g,炙附片6g(先煎),瞿麦10g,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10g。7剂,每天1剂煎水分2次口服。
三诊:痤疮完全消失,大便正常且便下已净。原方嘱继服14剂。后知其病未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会:
《内经》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本病上午小便频数,其实亦属肾阳不足而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水液不能蒸腾于上,则头面反现热象而出痤疮。
本方以附子、茯苓、瞿麦蒸腾水液并宣布水液于上;天花粉甘寒育阴,并引天阳下降;生山药斡旋于中,助阴阳相交,则上热下寒之症自除。后以其便干不净,脐左压痛,故用四逆散加入方中,疏肝以利三焦的畅通,诸症皆愈。

许柳田主任医师温馨提示:文章中处方不要擅自使用,请一定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