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53岁,主因乏力伴纳差3年,意识不清约半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纳差伴双下肢水肿、腹胀等症,未正规治疗,偶尔自行购买利尿药口服。

半个月前出现胡言乱语,随地便溺,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并给予精神类药品对症治疗(具体不详)。但症状无好转且逐渐加重。住院期间筛查乙肝五项为“小三阳”,肝功能异常,血氨明显升高。考虑患者神志异常为“肝性脑病”,遂转入我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患者长期睡眠差,间断服用艾司唑仑,一次一片。

入院后检查

血常规

WBC:2.38 x10^9/L,N:50.9%,Hb:94.00 g/L,PLT:70.00x10^9 /L;

血氨

血氨:141 μmol/L;

血生化

Na+:123.0mmol/L,K+:3.60 mmol/L,Cl-:1030mmol/L,Ca2+:1.48 mmol/L,GLU:5.20 mmol/L;

肝肾功能

ALT:89U/L,AST:112U/L,r-GT:73U/L,TP:53g/L,ALB:23g/L,GLB:30g/L,TBIL:43μmol/L,DBIL:23.0μmol/L,CHE:862μ/L,BUN:11.50mmol/L,CREA:43μmol/L,UA:255μmol/L;

彩超

肝脏缩小,脾大,腹水;

头颅CT

未见异常。

肝性脑病(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极易与精神科及神经科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治疗。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本例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未重视既往病史及诱发因素,医生忽略了患者的肝炎病史,未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HE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其次是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低血容量、利尿、呕吐、腹泻、便秘以及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麻醉剂等。

镇静药物有明确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作用,因此即便只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异常,也应警惕肝性脑病,慎用或禁用镇静类药物,以免引起肝性脑病。

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血氨升髙对HE的诊断有较髙的价值,此患者血氨明显升高,故及时监测血氨是避免误诊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