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止2020 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四千多万家,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税收,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全面推行企业合规改革的当下,民营企业暴露出不少不合规问题,成为了各种法律风险的高发区。

为了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合规建设,监管层面近年来陆续推行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并建立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随着企业刑事合规试点在多个省份的有效落实,民企合规改革工作将会逐渐推向纵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从刑事合规向行政合规延伸。不只是刑事不合规会对企业构成严重影响,行政不合规行为同样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存续。而企业行政合规可以减轻行政执法、审判、复议、监管的压力,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具有现实的法律实践意义。未来监管层将同步推进民营企业的刑事合规和行政合规,建立起为预防、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而由企业实施的内部自我管理与约束的措施和机制。

二是实现从事后合规向事前合规转变。以往企业都是出了问题才会想起找律师,由此引发的诉讼等都属于事后合规的范畴,而推动企业体系建设,就是要转变为事前合规,将潜在的合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民营企业合规改革就是要推动民营企业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引导企业开展合规建设、改造经营模式,指导企业建立合规制度、履行合规承诺。

三就是要推动民企合规长效化。目前有省份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像江苏省工商联制定的《江苏省法治民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中就提到了实施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后期,江苏省还将启动民营企业合规试点工作,推进第三方监管评估的运用,制定标准化规范,实现精准监督,助力提升企业合规建设整体质效。

在1月17日,全国检察长(扩大)会议上,最高检察院检察长透露,2021年最高检对涉民营企业“挂案”,会同公安部抓实新一轮专项清理,共排查出6900余件,已清理6200余件。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合规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随着最高检宣布涉案企业合规监管将在全国的铺开,可以预见,在2022开局之年,民企合规改革工作会有新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合规改革有利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对已经涉罪的民企,检察机关在依法不捕不诉的同时,针对企业涉嫌具体犯罪,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可以说,办好一个案件,可以拯救一家企业,教育更多企业,甚至规范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