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顺利进展,运动员们除了每日的新冠核酸检测,为了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对于运动员身体兴奋剂成分的检测也在同步进行着,随着国际检查机构(ITA)2022年2月9日发布报告称,伊朗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侯赛因·萨韦·谢姆沙基兴奋剂检测结果异常。
这也是自北京冬奥开赛以来公布的首例兴奋剂检测结果异常的案例, 而按规定,如果兴奋剂检测异常的对应的运动员是要实施禁赛处理。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理查德·W·庞德先生曾说过:“如果我们不控制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那么体育将面临着成为一个仅仅局限于高极限、暴力和毫无意义的角斗场的危险。那是一群怪物才会从事的活动。~”
兴奋剂一般写作“Doping”,其词源“Dope”,来自于荷兰语中的“Dop”,是南非黑人的方言,指当地产的一种有强壮功能的杜松子酒,后来就用它来泛指含有刺激性的饮料。
兴奋剂最初是指一些能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而提高人体机能状况的物质。后来指参与或准备参与体育竞技比赛的运动员,采用某些药物出于非治疗目的,或以非正常剂量摄入体内,以及用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性物质,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企图以运动训练以外的方式来增强或辅助增强自身体能或控制能力,以达到提高比赛成绩和战胜对手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物质和手段。
通常被理解为“国际体育组织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的统称”。其定义范围目前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定期公布的《禁用清单》而定。
兴奋剂的使用史几乎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就有人在斗兽时使用兴奋剂,兴奋剂也被叫做体坛中的“黑客”,从20世纪50年代,国际自行车联盟第一次开始兴奋剂检查,到国际奥委会建立兴奋剂检查制度。而我国体育主管部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了对兴奋剂的“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之后再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去加以完善对兴奋剂的管控。
随着新的兴奋剂出现,被禁用的兴奋剂名单也越来越长,而且有些无法通过尿液检测。之后,又增加了连续呼气和取血样来检测,才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兴奋剂的检测。
所以凡是故意使用兴奋剂,首次检查出阳性的运动员将被停赛,第二次检查出阳性的,将可能终身停赛。如果要求留尿样遭到运动员拒绝,则同样被认为是使用了兴奋剂。
根据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兴奋剂分为六大类,而不同类的兴奋剂对机体提升运动或对身体的坏处也有不同的表现:
1. 精神刺激剂,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麻黄碱、哌甲酯、尼可刹米、戊四氮、匹莫林、士的宁等;
精神刺激剂中的咖啡因,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小剂量服用时,能使人体的睡意消除,思维敏捷,疲劳减轻,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提高。但加大剂量时,可以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换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再加大到中毒量时,能兴奋脊髓,引起惊厥。而使用咖啡因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梦易醒,头痛等,长久使用,会影响正常休息,还不利于体力的恢复,不利于运动员原有基础的发挥,也会产生成瘾性。
又如苯丙胺,其使用史还可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和日本为了让士兵增强耐力,减少疲劳感,会给士兵服用苯丙胺,可以使得他们即使双脚打满水泡也能完成长距离的急行军,苯丙胺对大脑皮质有很强的兴奋作用,使精神振奋,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行动机警,工作效率与能力均能提高,还有抑制食欲的作用。
但是使用苯丙胺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即使在常规用量下,也会出现激动、紧张不安等症状,若在炎热的环境中从事激烈的运动,还会使体温升高过快,会加快发生中暑,甚至当场死亡。此外,长期反复使用,还会产生病态嗜好,诱发精神错乱,并带有恐怖色彩,抑郁情绪,产生幻听、幻视等。
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禁用药中,还有一些苯丙胺衍生物,如安非拉酮、安非他尼、苄非他明、对氯苯丁胺、二甲基苯丙胺、乙非他明、芬坎法明、芬普雷司、甲氧麻黄碱等。
2. 合成类固醇,以睾酮为代表的雄激素,如美雄酮(大力补)、羟甲烯龙(康复龙)、司坦唑醇(康力龙)等;
这类药不像精神刺激剂那样,会使运动员突然虚脱或惨死在运动场上,服用这类固醇时,能维持正常体态,只要进行力量训练以及配合高蛋白膳食,就能使运动员体脂明显下降,体格强壮,力量增加,尤其是肌肉体积增加后能更大程度地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它还可提高红细胞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又可提高氧的运输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激烈运动的训练,提高在赛场上的拼抢能力。
所以一些力量型运动员就会试图通过此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但是,它的不良反应是具有长期潜伏性的,短时间不明显,长期往往是不可逆的惨重代价,如变形的骨头,功能异常的内脏器官,诱发癌症等。
3. 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
使用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运动员为了迅速减轻体重来参加低体重级别的比赛,来提高运动竞争能力,二是应用利尿药的快速利尿来稀释尿中所含其他兴奋剂的量,并使其迅速随尿液排泄,从而减少尿中合成类固醇等违禁药物的检出率,使之呈假阴性。
而使用利尿药,必定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的水与电解质的紊乱,导致虚弱无力,不利发挥。
4. 倍他阻断剂,如叫**洛尔为后缀的药;
这主要用于一些运动员由于精神高度紧张,以致出现心慌意乱,手抖。用其来降心率,减少能耗,消除运动员在赛前的紧张心理。在射箭、滑雪、雪橇、赛车等项目上常见使用,这类药在医学里也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早搏、心跳过快、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如果不对症用药的话,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头晕,有时也会突发心衰等。
5. 麻醉止痛剂,如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等;
不具有直接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但可使肌肉麻醉,痛感降低。如果有疼痛感的,可以在比赛中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发挥体能,以此来提高成绩。但是其滥用时的高成瘾性也值得注意。
6. 肽激素及其类似物,如绒促性素、促皮质素、红细胞生成素、人生长激素。
此类药因是机体自身可产生的,并参与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如从外界摄入,可能会真假难辨。所以才会有滥用现象上升的趋势。
如绒促性素之所以倍受青睐,是它能提高雄性激素的水平,作用同上第二类。而过多的摄入绒促性激素也会造成机体内分泌紊乱,使得胃和骨盆疼痛等。
为维护运动员能有一个良性比赛竞争环境,保证检测的正确性的大前提下,还要所有运动员对自己饮食的控制与维护。
查考资料:
汪宗俊主编. 体坛“黑客”-兴奋剂[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08.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罗医生健康说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