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文/王恩博

进入2022年,新冠疫情已延宕至第三个年头,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难料。

未来一年重振经济将面临哪些挑战?金融危机阴云会否再度笼罩?中美两大经济体如何加强合作?中国前财长楼继伟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上举行的一场闭门对谈内容今天对外公开,就此释放出不少信息。

“我们要顶住‘脱钩’压力”

面对通货膨胀、劳动力供给不足、供应链紧张、能源危机等重重挑战,今年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但在楼继伟看来,全球经济遇到的困境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管控措施比较有效,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其他国家应对措施则有所不同。

他举例说,美国采取超宽松财政政策,将支票直接支付给家庭和个人,此举刺激了消费需求,“但是劳动参与率下降,(人们)不愿意干活了,还形成了物价上涨压力,而且超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这个趋势”。欧洲情况也类似,拉美情况最为严重,亚洲国家相对较好。

楼继伟预计,今年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将会回调,减轻物价上涨压力。但对全球来说最大的不确定性仍是疫情。如果疫苗能够得到普遍有效接种,人员流动、货物流动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全球复苏将比较强劲。

“我与楼继伟先生观点一致,即眼下最大的问题是疫情。”保尔森指出,疫情使全球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他对眼下各国间缺乏协调以及保护主义的兴起颇感忧心:“我认为这一问题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出现,但疫情确确实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保尔森提醒,关税和报复性关税等保护主义行为,以及越来越多对科技的保护和封锁等现象存在着走极端的危险。“我们需要顶住‘脱钩’的重重压力,未来全球机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做好准备应对潜在金融危机

以美联储为代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外溢效应正受到各方密切关注,这会否导致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

楼继伟表示,金融危机可能由“灰犀牛”事件引发,也可能由“黑天鹅”事件引发。眼下需要关注的是,在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之时,非常容易触发那些可能产生的风险。“特别是一些国家资产价格到了高位,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退出时机或力度、节奏不当,都很可能触发危机。”

楼继伟还提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眼下时局有所不同。彼时华尔街机构持有大量“有毒资产”,一旦连锁性破产就会带来系统性危机,解决办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另一个不同在于当前全球杠杆率高企,刺激经济增长工具已经不多。在此情况下,美联储政策转向外溢效应也比上次也大得多。

作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美国财长,保尔森直言,只要有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并且人们可以承受市场恐慌,就会发生金融危机。

他强调,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危机过后着手收拾残局,研究并解决结构性问题。保尔森提及,经历2008年的艰难时刻后自己得到了一个经验,即发生危机时开展全球协作非常有用,因此美中两国在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领域进行对话至关重要。

保尔森回忆起,在2008年和2009年,他与中国同行精诚合作扭转局面避免了危机造成更严重影响,此后又亲眼见证中国通过实施经济刺激措施摆脱了自身困境,也避免了全球经济走向衰退。“我们永远不知道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我们需要做好迅速行动的准备。”

中美可以合作,也必须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如何开展合作关系到整个世界。

保尔森表示,尽管美中两国政治制度、价值观和经济体系不同,但两国也存在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比如气候变化问题以及全球秩序稳定等。双方需要制定一个框架来确定开展竞争和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以及如何处理两国间分歧。

“我们当然可以进行合作,也必须进行合作。如果我们不合作,世界将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我们没有探索出合适的合作方式,将导致严重的系统性后果。”保尔森希望,未来能够看到美中在贸易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并共同推进一些机制性变革。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共同努力应对新冠疫情危机。

楼继伟也赞同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以及安全领域等方面有合作空间。他提到,美方当前的一些做法不利于中美双方,如对华加征关税实际上也增加了美国消费者负担,“美国做这些事吃亏”。在此背景下,取消加征关税有利于美国消费者,也有利于压抑当前美国高企的通货膨胀。

楼继伟还特别强调要抛弃新冷战思维。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从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研究哪些方面可以制定规则。中美应加强沟通,在G20机制下争取共识。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