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寒假课余生活,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近700名学子、组成41支实践团队,分别奔赴四川、重庆、新疆、云南、福建等近20个省市,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支教帮扶、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结合专业所学,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

结合专业所学,“水”暖美丽中国

“为有‘源头’活水来”团队于1月12日-20日,在雅安市汉源县竹坪村,通过为期一周多的访谈调研及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村民对蓄水池恢复使用的情况以及蓄水池使用效果,对“蓄水量是否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蓄水池的水质是否达到灌溉的要求”等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对蓄水池性能的优劣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推断该装置可否推广至需求地区。调研结果发现,于2020年7月新建的六个蓄水池,初步解决了困扰竹坪村多年的用水困难问题。

“在路上”团队联合学院志愿者于1月11-25日在雅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美丽中国”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调研雅安附近小区的生态环保政策的落实并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云游”在建的环保工程“西南农商物流港”,观看《美丽中国》专题纪录片,积极参与“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川渝河小青巡河徒步志愿服务活动清理青衣江沿线河道垃圾……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伟大举措与显著成效表以致敬,向美丽中国美好环境建设发起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水之性,因势利导”儿童支教团队于1月20日确定团队分工,制定课程目标。团队成员围绕“水”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查询各类资料,制成包含10份PPT、十份教案、十份课程视频的教案包,旨在通过支教的方式将有趣的课外“水”知识结合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小朋友,帮助小朋友从小树立“节水、护水、爱水”的环保生活理念,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同时,助推“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实践。

重温红色经典,传承党史文化

“星图·薪火”团队是由水利水电学院十五名中共预备党员组成,其中,十一名成员同时为学院第六期青马班成员,于1月下旬,分别前往雅安市沙湾路社区和桐梓林社区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结合朗诵、情景剧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受到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红色水足迹”团队于1月13日开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基于学院专业特色与学科特点,深挖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经典水利民生工程、著名水利人物中的红色治水精神与红色水利文化,并依托文本、照片、手绘、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加以呈现,激发广大学子的专业自豪感和行业使命感,并通过系列宣传将鲜为人知的红色“水”精神带入大众视野,为后期支教团队提供特色宣讲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四川农业大学舍区管理委员会依托水利水电学院开展的“探寻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党史团史学习团于1月13-24日前往参观烈士陵园、西康博物馆、天全红军博物馆、天全红军镇,通过走访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领悟红色经典、感悟时代新思想,激发同学们的报国之志。

据悉,水利水电学院共计20支团队、200余人参与党史团史学习教育宣传活动,其中的“天青色等烟雨”团队更是通过重走金牛峡栈道段长征路,利用所学,运用BI及GIS专业软件对剑门关长征路线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清晰展现。

助力家乡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1月下旬,“皇家马德里”团队分别前往四川巴中、雅安、凉山、遂宁、重庆市、山东淄博、湖北襄阳、云南大理等地,在查阅乡村振兴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围绕优势主产业类型、农业农产品的运输及储存方式、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经验以及突出问题等方面内容,对团队各成员家乡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通过走访、访谈记录、实地调研进行了细致了解,以此进一步剖析乡村振兴下农业振兴的发展之道。

“振兴实践”团队则从多年乡村振兴的成果出发,对比乡村点滴变化,体会国家扶贫政策,感受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浓浓爱意。团队成员曾远国在家乡走访,不少居民纷纷表示,“乡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环境改善了,房子也越住越好了,交通便利了,经济也起来了”。团队成员杨望杰在自家家乡成都籍田天府粮仓粮丰村调研过程中感叹,粮丰村以乡村资源为依托,以稻作文明为脉络,深化稻乡田园体验,升级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了农商文旅跨界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国家试点。

参与返乡社会实践的张静和周健豪同学,积极参与社区街道办公室工作,从日常工作,到疫情防控演练、春节老兵慰问等各项活动的举办,在简单实则繁琐的社区工作中,体会基层工作者扎根一线的那份坚持与责任。当问及为何第一时间报名参与返乡社会实践,张静表示:“我的家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我的志向本就不在高远,而在基层,我努力读书的目的不是远离家乡前往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

“发于心,始于行”,一颗颗小水滴终将汇成江流,一位位水利水电学子发挥专业所学,积极投身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书写青春与热情,在实践中敢奉献、强服务,长真知、促才干,尽显青年担当。(作者:吴巧 许汉婷 吕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