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全球瞩目中安静到来。几天前,美国总统拜登曾亲自向盟友通报2月16日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许多西方媒体也拼命渲染这一恐怖剧本。然而当这一天到来时,一切都静悄悄。

尽管拜登仍然嘴硬,坚称“入侵(乌克兰)依旧是有可能的”,但这样的话只能引发俄罗斯的一片嘲讽。

美国总统拜登11日通知欧盟及北约盟友,称美情报机构评估俄将于16日进攻乌克兰。英国《太阳报》等媒体15日再度援引美国情报机构的最新评估,不仅确认16日是攻击发起日,连具体时间和攻击方式都出炉了:当地时间16日凌晨3时,俄将以导弹和轰炸机空袭揭开战争序幕,紧接着登场的是20万大军攻城略地。

对于美国等西方声称俄罗斯定于2月16日“入侵乌克兰”的说法,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5日晚接受俄媒采访时讥讽称,“乌克兰人最好定好闹钟,亲眼看看(入侵是否会发生)。”他建议相信这件事的人可以熬夜等着,定好闹钟,免得在“袭击”中睡着。

2月16日,佩斯科夫表示,昨夜“睡得挺好”,当天早晨“平静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6日在社交网站发文称:“请彭博社、《纽约时报》《太阳报》等美英媒体多提供几份俄罗斯未来的‘入侵时间表’。我想安排休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扎哈罗娃脸书账号截图

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美国持续渲染所谓“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的歇斯底里的行为令人十分不解。俄罗斯在演习结束后将军队撤回驻地,西方却向俄罗斯索要“证据”,要求检查俄军撤离情况,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一轮“入侵”危机似乎又回到起点,但巨额资本从欧洲逃到美国,乌克兰最富的100名富豪中只剩4人留在国内,德法等欧洲国家则饱受油气价格暴涨之苦。

“2月16日末日降临的故事变得像万花筒一样快”,俄《生意人报》称,美国成为这一轮乌克兰危机的最大受益者,而且乌克兰危机未来还将不止一次地挽救拜登,挽救美国经济以及至高无上的美元。

环球时报驻乌克兰、德国、加拿大特派特约记者 谭武军 青 木 陶短房●陈康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