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睡眠障碍作为帕金森患者的主要非运动性症状,发病率非常高,据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帕金森患者有40%-98%存在睡眠障碍,而在我国,这个比例是47.66%-87.10%。作为帕金森患者,当出现睡眠障碍时,究竟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为了更好地为大家解答上述问题,我们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煜为大家做相关分享,快来看看吧...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张煜 副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

简介

  • 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专科分会神经免疫遗传生化学组委员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额颞叶痴呆及相关疾病学组委员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
  • 教育部首届学术新人奖
  • 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 上海市“浦江人才”
  • 美国麻省医学院访问学者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基金2项,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包括“Acta Neuropathological,”“ NPJ Parkinson‘s Disease”等发表论文30余篇
  • 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从事神经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擅长

  • 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抽动症、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运动障碍病诊断及肉毒毒素治疗,额颞叶痴呆等认知障碍及神经遗传代谢罕见病诊治。

首先,为大家分享一例我在临床上接触的病例。王大爷患有帕金森病已有5年,老伴抱怨王大爷晚上睡觉不踏实,夜里会突然大喊大叫,手舞足蹈。有时候手脚会敲到墙上,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王大爷很苦恼,不知应该怎么办?

其实,王大爷正是患上了帕金森病中常见的睡眠障碍。

为何要关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我们对上海地区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调研后发现,约77.5%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而且同一患者经常同时合并多种类型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恶化患者运动症状,加速疾病进程以及诱发记忆力减退、抑郁症等症状发生。危害患者健康,加重照顾者的负担,因此需要引起患者、家人和医生的关注。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有哪些具体表现?

睡眠障碍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失眠、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紊乱以及日间过度嗜睡等。

失眠: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等。失眠的患者实际睡眠时间常少于6.5小时,期间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时间常常大于30分钟。长期失眠可造成患者记忆力下降、抑郁等不良后果。临床上失眠的严重程度可通过一些睡眠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图等方法进行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 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常常表现为睡眠中出现鲜活生动的梦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梦话,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或肢体动作,如大喊大叫、拳打脚踢。这种夜间异常行为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并增加患者本人和伴侣受伤的风险。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可以出现于帕金森病的早期,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的早期筛查的指标。

◇ 不宁腿综合征:常表现为患者静息或夜间睡眠时出现的双下肢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比如麻木、疼痛或者虫蠕动感,患者通过活动肢体可以缓解。但停下后又再出现,反反复复,干扰患者入睡,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 睡眠呼吸紊乱:主要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典型表现为患者睡眠过程中出现打鼾,呼吸暂停以及低通气等情况,会增加患者夜间猝死及脑血管等事件的风险。临床上主要依靠呼吸睡眠监测来诊断及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 日间过度嗜睡:主要表现为白天睡眠时间较长,存在持续的困倦感并可持续一整天,可导致不恰当的时间出现无法控制的或无意识的睡眠状态。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该怎么办?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危害性极大,一旦出现应当及时进行干预。首先要注意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声音及光线干扰,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其次要积极寻找可能造成睡眠障碍的诱因并加以调整,如是否进食兴奋性的咖啡、茶等。如果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经过自我调节仍不能改善且持续1个月以上,就应在家属的陪同下去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医生会在完善睡眠障碍评估后,对于不同的睡眠障碍给予针对治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提问福利如果您有任何疾病疑问和难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向我们提问,(请尽可能描述清楚自己症状和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地为大家解答。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疾病科普知识,可微信关注——向日葵关爱中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