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通山

平和的山大多是低伏着的,温润而青翠。

那是四月的一天,天空晴朗澄澈,车在前往云霄的高速公路上疾驰着。透过车窗,我远远眺见一座峭拔挺立的披绿山峰,峰头尖耸如齿,仿佛随时都可能刺破苍穹。想了想,平和境内除了灵通山,应该不会有如此卓然独立的,果然,很快便在高速路牌上看到了灵通山的标志。于是,索性改变路线,从接驳口进入大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嗣城(拍摄者:苏芳杰)

1.

大溪,决定先到后时走走。

后时又名壶嗣,位于灵通山下,是台湾阿里山山神吴凤的故里。村民大多姓吴。一到村庄,很快便找到了修葺一新的吴氏宗祠——报本堂。报本堂边上,正是吴凤纪念馆。壶嗣村开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开基者自漳浦陆鳌而来。报本堂则兴建于清乾隆年间。在兴建之初的《育才社碑记》中,进士朱光章在序文中写道:“壶祠吴府,安厚巨族也”。这句话,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壶嗣曾为安厚之地;二是乾隆年间壶嗣吴氏已是人口众多的巨族。这正是为何今天的后时人讲话竟与安厚人相似,同为平和话中的安厚口音。作为灵通山下的吴氏成员,吴凤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岁随父渡台。在壶嗣,只生活了区区五年。这五年对于吴凤来说,很难有太深的乡土印象,但却给故乡带来了莫大的荣耀。今天,后时笼罩在阿里山山神的光环里,成为平和众多名人故里中最为闪亮的地方之一。

参观完报本堂,看见西侧有一大片的村落,索性过去看看。结果走进去后却大吃一惊。原来,这里便是壶嗣古村落,一座规模巨大的壶形土城。土城内部,别有天地。屋舍井然,树木蓊郁,似城非城,似园非园,其核心是一座祠堂。祠堂前有大埕(石鼓埕),后有树林。我怀疑壶嗣村的宗祠最早应该是在这里。土城内部巷道幽深,宛如迷宫。住在城内的村民告诉我,后时民间流行一句谐语:“走得进壶嗣,走不出壶嗣”,便是讲此种情形。壶嗣城建筑面积不知几何,或有上万平之阔,总面积则估计有几万平,其东西南北,各有一门。每一道门,都供奉着一位土地神。城墙与屋墙皆由土角砖砌成,巷道则主要由溪石铺就。溪石经年累月,泛发出锃亮的光泽,这让我意识到,这座土城的建造时间显然已极为久远。壶嗣城,是名符其实的古城。在城内遗址中,已看不到太多财富积淀的痕迹,只是感觉到一种依旧浓郁的宗族气息。这宗族气息透过宗祠与村名,在断壁残垣间顽强存在着,历久弥新。我忽然想到,葫芦,不正是象征着“子孙万代、福禄安康”?在南方少数民族传说中,葫芦内部是人类祖先的故乡,这和土城中心气势非凡的宗祠设施形成了强烈的呼应。令人惊奇的是,壶嗣村的吴氏,居然应验了这座村庄最初的设计构想,其远播四方的子孙,已由明初的小家庭,繁衍成今天逾五万人以上的大宗族。有人告诉我,平和山格镇大众爷威惠庙戏台后,有一座维新楼,被当地人称之为后时楼,为壶嗣吴氏后裔所建,而山格的吴氏,现今已是该镇第一大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嗣城(拍摄者:苏芳杰)

2.

续壶嗣城之后,我来到了庄上城。

早就听说过庄上城,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土楼类型建筑。该城始建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建筑面积近一万平,占地3万多平。庄上城除了以规模大闻名,还有一点颇受重视,那就是与天地会的关系。天地会脱胎于郑成功麾下赫赫有名的“万姓集团”。有一种说法,称庄上城建城主叶冲汉是“万姓集团”首领万礼的结义兄弟,且万礼还曾被留在庄上城客居三年。从建楼时间看,此说法有可信度。明崇祯期间,万礼为首的“万姓集团”在诏安二都犁壁石大山(距庄上城直径七公里)聚众造反,重要成员皆隐去真姓,改为万姓。万礼是大哥,称万一。从一些资料看,“万姓集团”主要活动在今天的平和、诏安、云霄交界地带,大溪便处于其中。万礼死后,道宗和尚(万五)率“万姓集团”残部,在原来频繁活动的区域,创立了天地会,其影响极为深远。如今,历史的真相已是扑朔迷离。由于天地会元素的存在,庄上城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就土城本身而言,庄上城也是颇有特色,如城中有山。从石阶缓缓拾级而上,只见芳草满山,微风过时,绿波涌动。歇于山顶之亭,远眺四周,则土城隐于下方,只知有天有地,不知有城有墙。在山坡一隅,孤伫一小筑。小筑为庄上城练武堂。堂中有厅,厅前有院。厅壁上漆着一个大大的“武”字。于厅中,目光越过庭院短墙直视前方,一座气势不凡的大山顿时映入眼帘 —— 灵通山。静静的灵通山如同神山一样佑护着山脚下的泱泱田洋。这让人想起大儒黄周道。黄道周是明末大学者,闽南的乡贤,灵通山的灵魂。他曾经在灵通山上读过书,在灵通山下教过书;灵通山之名便是源自黄道周在山上题下的“灵应感通”四字。正如前述,万五道宗是天地会的创会领袖,坊间却有一说,认为黄道周是天地会的“教父”。黄道周因抗清而死,死前留血书给家人称:“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真是义薄云天,感天泣地。他的思想与天地会创会思想何其相似。这样杰出的一位乡贤,催生天地会的诞生,成为天地会精神上的“教父”,是完全有可能且当之无愧的。这样倒是可以理解,为何穷乡僻壤的漳州南部会成为天地会的发源地,除了万氏集团在这里活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黄道周精神的感染。

庄上与壶嗣两城,直径距离仅七公里。上文我们称壶嗣吴氏为巨族,庄上叶氏,又何尝不是巨族? 家族盖土楼,巨族盖土城。壶嗣吴氏盖了壶嗣城,庄上叶氏盖了庄上城,这就如同平和小溪的李氏盖了西山城、林氏盖了南山城、张氏盖了龟头城。我的家乡南胜,又何尝不是这样。平和人不必老是抱怨土楼申报世遗时,为何没与永定、南靖同步!土城,土城,惊天地动鬼神的土城!这才是平和乡土最为宝贵的特色民居。大量的土角之城真实存在于平和的乡土世界里。同样是土做的,土楼多用版筑砌出厚厚的,甚至接近两米的三合土墙,这种做法,源于内心缺少安全感。土城则不一样,土城内外墙都只是普通的土角墙,土城的门也是比较粗陋的。很多地方,随便拿根长竹竿即可一跃而过。看来,住在土城里的巨族,太自信了。与其说他们是用墙来防御外敌,还不如说他们是用墙来割据土地。试问,在大清时期,又有多少人敢于挑战吴氏、叶氏这样的巨族。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巨族与巨族之间的械斗。这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且非常惨烈。这种大规模械斗的存在,也许正是吴叶这样的巨族,终究还是需要那一道长墙的原因。由于南靖、永定在土楼宣传方面的成功,深切影响了平和。于是,不知从何时起,庄上城更多的是以庄上土楼或庄上大楼的名义出现。于是,庄上、壶嗣,两座体量接近的大型土城,一座称楼,一座称城。然而,从航拍照片看,我们可以发现两座土城的外形极为相似,其主要差别仅仅是城中是山,还是民居。庄上城的外形其实也是壶形,不像一些资料中所谓的马蹄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前城(拍摄者:林鸿东)

3.

大溪三城,店前城是我进入的最后一城。在大溪等中法建筑专家从广东赶过来时,索性找本地人带路去店前城看看。原来,店前城就在大溪的镇中心。与庄上城、壶嗣城保护尚好不同,店前城已坍塌大半。据一些资料称,店前城周长六百多米,占地面积约三万多平,围城房间122间,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店前城与庄上城非常像,都是城中有山,都喜用溪石砌垒。店前陈氏与庄上叶氏都讲客家话,壶嗣城吴氏讲闽南话。从民间信仰看,大溪主要有定光古佛与五显大帝,定光古佛是客家神灵,五显大帝则在客家与闽南皆有信众。鉴于五显大帝在永定县信仰颇盛,其为永定传入也是有可能的。据此得悉,大溪镇总体上可称是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客家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