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今年全国两会脚步渐近,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愈加忙碌。这是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五年,也是她第五年把生态环境议题带到全国最高的参政议政平台。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宋青建议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环境修复执行机制,这份提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生态环境部的高度重视和详细回复,推动最高检联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的意见;2019年,宋青调研发现,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办案量的大幅提升,环境损害赔偿的资金池越来越大,为此,她提出推动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资金基金化管理的建议;2020年,宋青把健全基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配套性举措作为关注点,建议通过完善基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明确基层赔偿权利人主体的合法性;2021年,宋青聚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就环境司法保障落地“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瓶颈”性问题提出建言。

“用奉献的情怀来履职,用创新的精神来履职,用勤奋的劲头来履职。”在宋青看来这是委员履职中始终如一的“打开方式”。作为“江苏省购买碳汇第一人”,2010年宋青就在苏州市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代表民建苏州市委作大会口头发言,呼吁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当时大家对碳、碳汇、碳中和并不太了解,十二年后,‘碳达峰、碳中和’才成为知晓度极高的‘热词’,成为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不被了解到被高度关注,有幸参与到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伟大进程中,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质量不断提升,宋青由衷地感到欣喜。“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去年全国两会至今,宋青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这个课题。“当前,‘双碳’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必将经历一个由认识到行动、由行动到深化的持续而长期的进程,需要以系统性思维,打好降污减排增汇的低碳发展‘组合拳’。”

“委员履职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有一种‘陪伴式成长’的坚守。既要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韧劲,更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宋青透露基于去年全国两会所递交的提案,今年她的提案将关于聚力“双碳”目标,推进“数智”控碳。

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