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春晚舞台上,一出名为《只此青绿》的舞剧,一经演出便红遍大江南北,它以王希孟18岁时创作的国宝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通过舞台演绎,将一幅青峰叠嶂、绿水隐现的青绿山水画卷展现于观众眼前,令人不由得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征服观众的不仅仅是节目本身,现象级“出圈”的背后恰是中华民族根植于灵魂深处文化底蕴的反映。当传统美学的浪漫回归大众视野,青绿山水的高古神韵再次涵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决定于审美主体也就是胸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心临之则价低”,是有深刻含义的。在宋理学的统治下,循规蹈矩的禁锢导致了人们心灵上的反叛,导致了逃避现实社会和复杂纷纭的人生向浪迹山森寄情林泉,这种“林泉之心"并不是完全的消极的出世,而是在对山川林泉的审美观照中寄托了对人生的追求与理解,“身即山川而取之”,正是以“林泉之心向临之”的结果,相类似的观照方法在先秦时已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仰观俯察",五代两宋时期,荆浩提出了“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观照方法,强调出了质势,可以这么说,在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很多画家、评论家评论的山水画论,在山水画注重对“质、势"这两个方面,做了无数的解释、演绎,但是总觉得不如荆浩“远近、质势"来得地道、纯粹。每每翻开画论:皴法、水法、树法、石法、烟云法、点景法、道路法、亭榭法、人物渔樵法触目皆是。山川景物就没有一样东西漏过去的。我真佩服得五体投地啊!但仔细究其法,绝不外乎荆浩提出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这才体会到荆浩的高度如此。不能想象用西方的透视来注解荆浩会是什麼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走进肖文斌的画室大厅,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名为《苍山洱海石门关》的青绿山水画,画中鼓山山脉上祥云缭绕,流水如纺织的白绸飘然而下,镇海楼端坐中央,东边晨㬢升腾,一派紫气东来的祥瑞景象。一纸青绿,一笔江山,肖文斌所作的青绿山水无不来自于闽山闽水对他的滋养和纯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