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洋务运动,都知道是李鸿章在搞,李中堂就是最伟大的洋务运动先驱者,其实有一个人并不亚于他,只是知名度远逊于李鸿章罢了。

丁日昌,广东梅州丰顺县人,1823年,平平无奇地诞生,一直到道光22年,20岁的他中了秀才,再往上已经很难了,但丁日昌是秀才成绩名列一等,按条例,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称为廪生,可以获得官府的补贴。道光二十四年,丁日昌为了贴补家用,跟着惠潮嘉道李璋煜做幕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丰四年7月,潮州的三合会头头吴忠恕,围攻潮州,丁日昌立马聚齐乡勇300人援救,丁日昌算是有功名的人了,再加上幕僚的关系,很快在潮州混个有头有脸,地位不低,是乡绅。他驻扎在韩山师院,相持二个月后,9月18日清晨,丁日昌率乡勇击溃了吴忠恕,生擒一百多人,遂解潮州之困。广东的天地会起义军,进攻梅州,丁日昌为李璋煜献计,先把城外所有的百姓撤回城内,粮食割光,牛马赶回城内,坚壁清野,不给起义军留下任何物资。天地会的起义军本来就不是正规的,一看啥都没有,围攻城墙又没有实力,退走。

丁日昌一战成名,从幕僚转正为大清的正式官员,从琼州学训导调任为江西万安知县。咸丰十年,在万安做了4个月的知县之后,官当得不错,政绩亮眼,和当地乡绅关系搞得不错,有了这些地头蛇的支持,丁日昌很快被调回广东办理洋务。

咸丰十一年,调任做庐陵知县,他运气不好,庐陵很快迎来了强敌太平军,县城失守,丁日昌被革职,他立马找了正在安徽作战的曾国藩,投入其麾下,抱紧了这支大腿,为曾国藩办理军务工作。

同治元年,丁日昌去广东督办收取商业税,到了广州后,他本身就是火器专家,颇通火器制造,在广州市郊燕塘,自己绘制一张短炸炮的图,并且叫来制造局的人,亲自在场监视他们开工,成功造出36尊短炸炮,炮弹2000多颗。这是天才武器专家啊,有了这些热武器,广东的清军就如虎添翼,指哪打哪很顺当,丁日昌的声名远播。

同治二年,尝到了甜头,初露锋芒的丁日昌,趁热打铁,在燕塘建立了炮局,从西洋搞来了西洋大炮和炮弹的图纸,很快批量生产出仿制逼真,质量杠杠的炮弹。李鸿章得知有这么一个精干的人才,他马上去信,将丁日昌挖过来,到上海,建立炸炮局。有了李鸿章的经济支持,丁日昌开发出很多花样,比如18磅的,48磅的,多种开花炮弹,铸造少量的短炸炮,造完全部拉到前线,在常州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丁日昌虽然不在前线上浴血拼斗,始终在后勤线上默默无闻发挥着不亚于前线将勇的力量,朝廷自然心中有数,升任他为直隶州知州,并赏戴花翎。

在不断制造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时,丁日昌知道,太平天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已经不足为惧。但是,另一个强敌,已经悄然而生。那就是在旁虎视眈眈的洋鬼子。

同治三年8月,丁日昌上书给李鸿章,仔细分析了现在的局势,这帮洋鬼子,手伸得太长了,最喜欢趁火打劫。所以要集中力量对付洋人,以洋人所长制洋人的思路是丁日昌提出来的,李鸿章特别赞同。在制造大炮的过程中,丁日昌深深感觉到咱们那边的传统生产工艺和手段根本弄不了近代先进枪炮的需求,旧式的泥炉怎么造出坚固的钢铁,泥模也造不出光滑均衡的炮膛,这些都需要改革。

丁日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模仿。上海的洋人很多,丁日昌就天天和他们频繁打交道,一起吃饭喝酒,从中了解到洋人的机械厂是怎么开的,规模有多大,需要花多少钱进机器。丁日昌还大量阅读洋人所著的机械方面的书,也有读王韬的书《火器说略》,本来就有基础的他,更加精熟近代枪炮制造原理、生产工艺、还有车床之类的生产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马上写信给李鸿章,推荐了王韬,并且要李鸿章建立夹板火轮船厂。机器生产轮船枪炮取代手工生产已经是不可违逆的大趋势了。想明白这点,丁日昌迫不及待采取行动,他在上海,主持收购了美国人设在虹口区的旗记铁厂,合并原有的炸炮局,另一个洋务干将容阂从美国购回的机器,丁日昌一看就爱不释手,马上搬到自己的铁厂里去使用。

同治四年9月,丁日昌正式成立了江南制造局。从名字和规模都产生了近代化的气息。大清开始有了第一家近现代化的军工企业。从设想到落实,中间的阻力肯定是非常大,朝廷里也有很多守旧派都激烈反对,还要钱要人要物,丁日昌本来就是急性子,再加上长期操劳各种事物,身体已经透支得狠了,有咳血瘴气等病。但他是工作狂,忠实于007的那种工作高强度模式,过了一年,又被任命为两淮盐运使,在盐务上,丁日昌也是热衷于调查研究,向豪绅、场丁、灶户了解情况,了解其中利弊和猫腻,写了十余万字的报告,制定了《淮盐章程》、《两淮甄别章程》、《淮北总略》等章程和规划。

同治七年1月,丁日昌升江苏巡抚,4月,他雇佣9艘大轮船把三万石大米运到天津,就是试试水,轮船比以前旧的运输方式要强太多,又能运得快,运得多,他证明了轮船是好东西,可以彻底取代人工船,但朝中的守旧派势力太大,轮船局的设想没办法落实,被他们坚决反对,落实不了。

同治九年7月,江苏省乡试在南京举行,丁日昌不死心,他派江南制造局生产出来的两艘轮船免费接送应试学子,他这么做宣传轮船是多么快,多么便捷,他在江苏政绩非常优秀,吏治整顿很出色,清理积案27万件都搞定,江苏都认可这个丁书记。但是呢,朝中的守旧派当然羡慕嫉妒恨,对丁日昌围而攻之,丁日昌不得已丁忧回家守孝3年。

光绪元年6月,丁日昌复出,北上天津,协助北洋大臣李鸿章商办事务。9月出任福建船政大臣。

光绪二年,出任福建巡抚。到了船政局后,丁日昌对轮船那可是专家级别,首先派一些精干伶俐的学生出国学习经验,然后再请国外技术人员,来船厂担任教授。不仅如此,丁日昌还发现,电报比快马送信更快,更节省成本,他觉得海防必须要这种电报工作,提高效率,他对李鸿章谈过,要自己设立电报,为了建立电报,他专门到丹麦大北公司去谈业务,收购了福州到罗星塔的电线,建立大清第一条电报专线,然后又主持架起台湾到安乎、旗后电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四处奔波、从造炮到造船到电报,耗尽了丁日昌太多的心神,身体越来越差,而这些事务强度太高,丁日昌一直强撑病体不断办事,直到临终还是放不下他穷尽一生心血的洋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