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友们正在排队给苟仲文道歉。

区区“苟局”二字远远不足以表达网友内心呼之欲出的蓬勃赞誉。严谨地说,他是尊敬的“仲文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社会的好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者,还可以称呼他为“辅国证道昭应灵效广佑昌运仲文真君”,足够郑重有力,让人振聋发聩。

有人声情并茂地写下致歉,极尽赞美之词描述他的气质与外貌,充满智慧的发际线是劳心劳力的最好凭证,锃亮的镜片下藏着能看穿一切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绝不是他任意玩弄的对象,反而变身成忠诚的随从,期待着他的最新指导。

网友们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将过去的骂声归于自己年少无知时的愚钝鲁莽不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自比“外行菜鸡”,为没有提前勘破仲文同志的深谋远虑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将他视作穿越回来的先知,

期待着他到达光荣的体育总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大家顺利地达成共识,将仲文同志奉为奥运时代的锦鲤。

“记得转发这个中文同志,

2022年你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会顺风顺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格局小了不要紧,只要现在幡然悔悟,依旧还可以得到这份气运的加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看这些“诚挚的道歉”,不难想象,在此之前,仲文同志遭受过多少骂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名字常常和某种动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被网友们咬牙切齿痛斥的对象。

很多人提起他都深感一言难尽,认为他严重阻碍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众多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外行指导内行的典型。

如今,以奥运会为转折点,关于他的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痛骂化作赞美,愤怒转为激动,“无知的策略”成为“深谋远虑的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02

先解释解释仲文同志为何被骂吧。

最早可以追溯到刘国梁的人事调动。

2017年,刘国梁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期间,中国乒协宣布将其调任为中国乒协副主席。

公开对外的说法是,

“希望他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发挥队伍管理、训练、比赛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同时为协会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乒联已经有十八位副主席,刘国梁去了就是第十九个。这职位没实权,管不了队伍,就是个起象征意义的吉祥物,更像是“明升暗贬”。

调任正赶上在成都举行的国际乒联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男单16进8的比赛前,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马龙、许昕、樊振东集体宣布退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主管教练秦志戬、马琳在内的众人,发布微博喊话:“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并各自晒出双人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接引爆了舆论。

一时之间,全部声音都在质疑人事调动不合理、有内幕,指责做出决策的苟仲文不懂体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赛事件最终以刘国梁道歉告一段落,只留下苟仲文这个名字,以并不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到了2018年,针对冬季项目推出的“跨界选材”也在小范围内引发了风波,被冠上“胡搞乱搞”之名。

“跨界跨项选材”是为了备战冬奥提出的策略,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国冰雪项目的人员储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我国体育项目夏强冬弱,在冬季项目中存在很大空白。

然而,北京冬奥会备战在即,就算有好苗子,从小开始培养,也赶不上参加家门口的比赛。

于是,国家体育总局做了一次海选,从学武术的、学舞蹈的、学杂技等各行各业的人员里,挖掘出了一批人员,参与冬季运动的训练。

此外,他们还建议一批夏季项目运动员跨项目训练,兼练冬季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决策引发了不少反对的声音,有媒体认为“大规模跨界跨项不但投入更大,而且有很大成分作秀”,预测并不可能得到理想效果,还容易造成内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项目的关注者则把这种跨项兼练的行为,视作对运动员的不负责任,是鲁莽从事。

总之就是一句话,不靠谱。

当然,大众的反对不影响这事正常推进,人选完了,项目练起来了。网友们的怨气无处发泄,只好多骂几句苟局长以示愤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不得不提大家印象深刻的“体测”事件。

2020年2月,体育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通知提到,

“由于长期“欠债”造成的基础体能薄弱、专项体能不强的问题,制约着运动员们决战东京、决胜赛场的能力提升和实力发挥。”

乍一看挺有道理,但不少人认为这项通知是“一刀切”的无脑调整,并不科学。

不管是短跑还是长跑、大球还是小球、水面还是陆地,都依照完全相同的规定,没有因项目制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就连棋牌类项目也要通过体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知明确指出“不达标者不得参加奥运选拔”。此后一段时间内,包括叶诗文、傅园慧在内的多位名将因体能测试未达标而失去参赛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苟仲文立于风口浪尖之上,接受了不少口诛笔伐,斥责他无情中断了运动员的职业生命。

几次三番争论过后,苟局长的骂名传扬开来。

03

转折出现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

考虑到里约奥运成绩不佳、国外疫情情况不乐观等多重因素,在赛前的工作会议上,苟仲文就东京奥运会提出了四个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坚决遏制我国奥运成绩多年持续下滑趋势; 二是确保在东京奥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保持在第一序列; 三是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确保不发生兴奋剂事件及赛风赛纪问题,展示中国体育代表团良好精神面貌; 四是努力实现“零感染”,确保代表团不发生疫情传播。”

这几句话在各大论坛被群嘲了。

网友们普遍感觉不乐观,没法拿更多金牌,言辞比较激烈的还劝他赶紧下台换人,不要造成更多“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没想到,随着比赛进行,风声变了。

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32银18铜,是仅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其中包含不少小众项目的突破。

为成绩感到惊喜之余,网友们有了意外的发现,——不少运动员都在感谢体能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中,大家表达了一个共识,即在体能训练变成硬性规定后,他们每天都会训练核心力量补足不足之处,倒逼技术升级,实现成绩进步。

之前被骂得体无完肤的体能训练,突然变成了好政策;早先觉得这纯属没事找事的网友,现在话锋一转,开始质疑“运动员体能不好怎么能行”,大力肯定了体测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后期实行的体测与最初公布的存在一定差异。被质疑“一刀切”后,体育总局给出了解决方案,支持各队根据项目特色提报不同方案,并增加了体能教练的预算,以示支持。

有人把这理解为“管理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究竟是不是,就自由心证吧。

经此一役,体测这事彻底揭过,不少人站出来为当初看得不够远而感到抱歉。

网友们还发现,仲文同志擅长运用科技的力量。

比如给国家体育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牵线,以科技辅助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先进系统测量和记录游泳运动员的泳姿,提高竞赛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赛艇队借助风洞实验进行训练,模拟真实比赛条件,测量不同姿态和位置的空气助力,给运动员的动作提供数据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疑都能提供切实的帮助。

还有一点,他非常支持运动员进行宣传,找了媒体配合完成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一直缺少体育明星,但造星是壮大体育行业的重要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无疑是体育界最受关注的时刻,如果能趁此机会保持热度,既可以让运动员凭借更多关注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又能为体育项目提供宣传机会,有机会增加人民群众参与度,补充基础人才,扩大行业影响力。

所以,他安排运动员在回国隔离期进行直播或录制vlo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看到了不少运动员的训练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们看得直鼓掌,呼吁运动员们多来一点,同时纷纷感谢起了布置“作业”的仲文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连串内容被挖出来后,网友们对仲文同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期待他去娱乐圈,遏制文娱事业的快速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他的口碑迎来了翻盘。

04

到了北京冬季奥运会,这股声潮变得更大了。

一个直观的事实,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国家代表队取得9金4银2铜,位列奖牌榜第三,是我们冬奥史上的最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报道中提到,赛前中国体育代表队的愿景是“金牌总数力争要超历史最好成绩”,应该是指超越在温哥华冬奥会获得的5金2银4铜共11块奖牌,而非江湖传言中的金牌保9争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目标显然已经完成。

要知道,从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截止于上一届冬奥会结束,获得的金牌总数才13枚,单届9金的成绩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

不仅如此,在平昌冬奥会周期,我们只开展并参加了70个项目,到了今年北京冬奥会,我们参加了109个,并在很多新项目中有所突破。

其中,“约1/5运动员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培养而来,开始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运动员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选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选手何金博,是从少林延鲁武校里找来的,原本在练武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参加的是自由式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最终排名第22位,是历来的最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赛第三跳,他完成了“倒滑空中翻转两周转体1800”这个动作,表现可圈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李方慧,也是从武校挖掘出来的苗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谷爱凌的金牌,她很容易被淹没在光彩之下,但第五名的成绩完全值得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在2022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双追逐比赛中,以第38名创造出中国选手冬奥会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的刘荣胜,曾经是一名长跑运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去年东京奥运会时,就有网友提到过,自己的朋友原本是跑步运动员,成绩一般,被教练鼓励去试试冰雪项目,最后转练了滑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好比说,你在一个项目里没做出什么成绩,公司无条件鼓励你去另一个项目试试。

站在社畜的角度来说,简直是大好事。

不过由于该政策主要针对冰雪项目,当时案例太少,并没有引发太多讨论,直到冬奥会结束后,更多案例涌现,大家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它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实际上,早在冬奥会前,已经有跨项选手在冰雪项目里出成绩了,只是关注度不够高而已。

去年在钢架雪车项目中拿到过世界杯冠军的耿文强,最早其实是一位田径运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内容被总结出来,网友们又有了新的看法,发现跨项搞体育也还是有点道理的,不同项目之间看似千差万别,细究起来却有一番共性,如果能找准关窍,还是很有启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对“跨界跨项选材”的疑虑打消了多半,仲文同志靠着成绩又“洗白”了一次。

还有件事值得一提。

苏翊鸣,我们之前都写过,就不多介绍了。他的教练,是有日本单板教父之称的佐藤康弘。

有采访提到,2018年的时候,苟仲文去日本找了这位教练,双方签订了一个培养协议,选了40多名中国选手过去训练,最后选出了苏翊鸣。

(巧的是,苏翊鸣在此之前就和这个教练颇有渊源,早先就跟着他进行过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训练期间,苟仲文去日本的训练基地看过,反复强调“科学的训练方法”,还很鼓励大家去国际舞台上见世面,是挺包容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夏季项目中取得帮助的科技训练手法,在冬季项目中也有起到作用。

最常见的就是“风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雪项目受季节影响大,而这套系统可以在没有冰雪的季节或场地,还原冰雪项目所需要的训练环境,模拟风速范围,帮忙运动员适应环境、优化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能进一步让训练数据化,借助技术手段判定哪些动作、队列风阻更小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整套策略被挖掘出来,加之有成绩在手,苟仲文就此化身“仲文真君”也就不难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了解过仲文同志的种种举措后,我有个很深刻的感受,与其相信他的玄学与气运,不如相信科学。

简单总结下他近几年针对体育事业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大多都离不开科学的影响。

引进国家科研机构,运用新兴科技帮助科学化、数据化训练,创新训练方法;不迷信内部力量,去各行各业挖掘人才、去国外引进教练,学习更先进的训练手段、改变选材导向......

这些都能证明科学的效用,也从另一种层面上证实了“科教兴国”的意义。在科技引进以后,体育发展显然迈进了很大一步。

网友们也不必把所有荣耀归功于他,在每一块奖牌、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有无数个体漫长的努力与付出,这些无法作假。

只是我们也应该记住一句大俗话,“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有好的策略才能推进大家共同往前走。

说到最后,还是一个道理,竞技体育,菜是原罪,成绩是唯一恒定不变的真理。

这么多科技方法、选材手段被认可的前提,是因为的的确确创造了有突破性的好成绩。说白了,个人名声的变化依旧是结果论的一种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未来,伴随着时间的变化,他还会得到新的不同的评价,好的或坏的,但至少在当下,我相信确实有很多人,真心实意地认可了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