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与生俱来,万古长存的美德。父母对儿女有一种本能的、无与伦比的关爱,为儿女,他们甘愿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两位母亲用身体保护婴儿的故事催人泪下,一位母亲跪着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倒塌的房子,她已去世,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小脸通红,还在吸吮着妈妈的奶头。另一位母亲用身体保住了孩子的生命,临终前在手机上留下一段话:“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湖北有一位暴走的妈妈叫陈玉蓉,为了捐肝救子,她每天暴走十公里路,每顿只吃一两的米饭,一天三两的米饭,坚持七个月,走破了四双球鞋,体重减少八公斤,减去了脂肪肝,成功捐肝救子。她被评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无私,在于对儿女的无私奉献。

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从小就牵肠挂肚,舍生忘死的爱,儿女对父母有一种依恋的亲爱情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字所表达的意思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尽,未来无终的人生真相。孝是人与生俱来,万古长存的自然美德。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上升到伦理的高度,这就是孝道。

孙中山先生是赞成孝道的。他说,国家讲伦理道德,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施的道德,不能没有孝。当代大哲学家任继愈老先生在《谈谈孝道》一文中说,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是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在五四运动中,有些人在批判封建的时候,把孝这个好东西也给批了,有点矫枉过正。在“文革”中,极左思潮泛滥,把孝说得一无是处,把孝子贤孙,孔孟之道统统打倒在地,完全否定。所以直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人都不敢谈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重利轻义,重金钱,轻情义,有些人盲目学西方,极力推行西化,甚至发表《孝道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的文章,这些都是极为错误的。纵观孝道传承的历史,把孝捧到天上,或是认为孝是罪恶之源都是偏激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孟对孝的定位是非常正确的,当今弘扬孝道,极为急需和紧迫,要把孝亲尊师放到公民道德教育基础的位置上来。

孝道是一种道德的教育。古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影响教育了六百多年的中国人,宣传广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当今社会中也有行孝敬老的感人故事,但缺乏总结和宣传。党和国家应充分利用当代先进媒体,大力倡导孝文化的宣传,让人们明白: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只有孝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只有像关爱自己父母一样关爱公婆,才可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样的关爱。中华传统美德尊师如父,成功者永远不会忘记的传统、授业、解惑之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又敬老,世风日渐好。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师。我今天不敬老,我老谁敬我?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优秀人才靠教育,教育之要是道德,补上如何做人这一课。《弟子规》是做人教育的集大成的一本好书,它可以说是打开人生之路的金钥匙。是一把万能钥匙,近年来社会实践证明,什么样的锈锁都能打开。《弟子规》是人生言行的规范,也是人生路上的红绿灯。是人生的座右铭。《弟子规》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是人生成长的基本理论,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弟子规》是教人知孝行孝的一本好教材,它是经中国社会历史检验的真理,是做人的根本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