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体育场。 东安湖体育公园。 制图 江蕊松

“这就是谷爱凌训练的地方吗?”“苏翊鸣也在这里集训吗?”“我的冰雪初体验就从这里开始。”……这些网络平台上的热评、热门问答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成都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出圈”之后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300%。

被带火的是旱雪场,蓄力的则是即将递出“世界赛事名城”名片的中国城市成都。除了成都尖峰的“金针菇”雪毯黑科技,还有凭借过人本领“手握半块金牌”的成都医生,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成都亮相,“冰墩墩”的夏日兄弟“蓉宝”……冬奥之后,接棒“双奥之城”北京,蓄势大运,成都跑向2022中国体育大年主舞台,在冬日“练兵”,在夏日主场“雄起”,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东道主,正在向世界展示一个精彩的成都。

冬奥会背后的“成都力量”

从冰蓝色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到冰立方渐渐裂变雕刻出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再到翻腾的浪涛构建出一朵晶莹剔透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绝美瞬间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有人沉醉于视觉盛宴,却鲜有人知道开幕式所有的舞台设备控制系统都是由成都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炎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这家由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团队创立、总部位于成都市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还是技术上的优势。”公司总经理侯鹏强告诉记者,“公司竞争对手来自国外的多一些,有做剧场的瓦格纳、德国SBS,有做流动演出的德国Movecat,但是这些公司都无法兼顾剧场、秀场、演出、娱乐这几个细分行业,我们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同时涵盖剧场、秀场、娱乐、威亚等领域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完全解决方案的科创公司。”

惊艳的开幕式、精彩的比赛、圆满的落幕成就了迄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而来自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有荣焉。来自索贝数码的云边端协同、8K超高清、全IP化等系列新技术让全球观众领略到北京冬奥赛事盛况。而这并非索贝数码首次崭露头角,在北京冬奥会前,该公司已经服务过多届奥运会、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节目制播。

硬核的成都创新力量不仅悄然活跃在台前幕后,更展示在场馆里、行驶在赛场外。作为一家在成都深耕了十多年的太阳能发电材料研发企业,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把自己的硬核科技代表产品——碲化镉发电玻璃送进了冬奥村,送进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以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为核心的成都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驱动了冬奥会90%以上的燃料电池车辆,为一场“碳中和”的冬奥会贡献了成都力量。

这些服务北京冬奥会,锚定创新、精准发力的成都企业真正展现了一个城市的创新实力。在更为自信的国家形象之中,也必然有着正在快速发展、日益创新的中国城市。在备战大运之时,借冬奥助力之机,唯有跑步前进、主动接棒,才能传递一座“赛事名城”的热情与梦想。

而经过这次冬奥“练兵”,这股硬核力量更将在6月份的世界大运会之时快速转换成强大的本地支持、更持久的发展动力,向世界讲述属于成都自己的故事。

参与冬奥会获取“进阶经验”

北京冬奥会期间,发生了一件吉祥物家族的趣事。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吉祥物“蓉宝”与2022北京冬奥会的顶流IP“冰墩墩”正式会面,在北京新闻中心1700名境内外记者的见证下完成了卡通版的办赛交流和互动。毫无疑问,“蓉宝”将带着挑战和期待,也带着熊猫IP的光环迎接大运会。

而感到压力和鼓舞的不只“蓉宝”,还有冬奥之后接棒,即将第一次承办世界性综合赛事的新手成都如何树立并擦亮文化交流的世界新名片。谈到赛事经验的学习,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定要去找一些适合我们国情的、有益的经验来加以借鉴。我觉得成都更重要借鉴的不完全是东京的,应该是北京冬奥会举办完了之后(的经验),因为都在我们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相信成都借鉴了东京(的经验),借鉴了北京(的经验)之后一定能够举办好大运会。”

“大运会执委会派出了一支10人的团队赴北京冬奥会进行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我们参与其中,完全被这种高度标准化、专业化的办赛过程所震撼,什么都想学,后来结合成都筹办实际,梳理了30多条经验带回。”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派出人员之一的李俊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大运会执委会综合行政部遗产管理处主管,他仔细研究了冬奥会遗产报告的三次发布,深刻认识到遗产报告对于冬奥会形成系统化宣传的重要性。

“我们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有很多,各种管理措施、开闭幕式设计、文化与餐饮的融合、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怀等等。”大运会执委会后勤部主管张葵在和记者分享学习心得时说道,冬奥会组委会工作人员超强的工作素养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拥有三千年建城史、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在这里举办的国际赛事,必然也将成为展现中国风貌的又一新名片。除了作为吉祥物的“蓉宝”用一种亲近可触及的方式来展现成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元素,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展现了太阳神鸟、熊猫、竹子等很多成都在文化方面非常重要的特点,作为大运会主场馆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开园,让更多市民走进大运会,也让大运精神连接城市、连接公众。

“派驻在冬奥会组委会工作期间,我们非常注重宣传成都,能明显感到身边的同事都对成都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很愿意借赛事之机到成都来感受。”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派驻在冬奥会人力资源保障部工作的王江洪对记者说,我们竭尽全力办好这一次,成都也就“进阶”了,“双奥之城”对“大运之城”是有鼓舞的。

“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历届冬奥会最高收视率,全民关注体育赛事的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出来,这对于接棒而来的成都大运会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成都作为熊猫的故乡早已向世界递出了第一张名片,而作为一个成就梦想的成都舞台,世界也会欣然期待。”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接续冬奥会的“成都精彩”

在备受瞩目的冬奥会“仪式前表演”中,成都与冬奥会连线互动;在开幕式上,世界大运公园和宽窄巷子等成都点位镜头也出现在“鸟巢”现场的大屏上。这让4个月后即将与世界会面的成都备受鼓舞。

2月15日是冬奥会“四川主题日”,活动现场可以看到以成都大运会作为主视觉设置的直型快幕秀,被赋予炫彩大运会主题四色的大运会火炬、携带川剧脸谱样式的吉祥物“蓉宝”等最能体现成都大运特色、展现成都魅力的实物展品,以及充分彰显巴蜀独特人文魅力和成都大运文化风采的形象宣传片,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从镜头语言中一睹最具成都特色的生活美学和运动精神。同一天,大运会省推进协调工作组2022年第1次全体会议召开,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办进入冲刺阶段。

这一切都在告诉世界,成都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简约、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承诺。开幕前后,场馆内外,北京都在为这一承诺而努力,如期兑现了承诺:从充满绿色理念的开幕式,到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大突破,再到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绿色清洁低碳,不仅是目标,更是一种提供优质运动场景的手段。成都,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碳中和先锋城市,办一届绿色智慧的世界赛事是成都正在努力的方向。

北京冬奥会是苏翊鸣、谷爱凌等“00后”运动员大放异彩、年轻人个性得到极大彰显的一届运动会,成都大运会作为一个全世界年轻人竞技的舞台,在成就青春梦想的同时又将怎样绽放青春风采,这同样值得期待。在成都结束赛前最后一次训练时的谷爱凌面对记者的镜头大胆说出梦想,“我很喜欢成都,我很小的时候来过,这一次来训练收获满满,希望下次再来成都的时候,我会以一个不一样的身份出现。”8天之后,她就梦圆冬奥斩获冠军。而6月的成都,也将迎来不一样的身份。

已经连续服务过三届冬奥会以及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俄罗斯世界杯等多项国际性大赛的齐怀远就将在成都迎来不一样的身份和责任,以志愿者的身份梦圆北京冬奥会之后,将作为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市场开发和活动策划部特聘观众服务专家顾问,为成都大运会带来可借鉴的经验,“一起努力让成都大运会更加完美,成都成就梦想!”

记者 朱小路